艺术中国

中国网

田琦:自觉的观察与善意表达——以绘画与刺绣编织真实与虚幻交错的世界

田琦:自觉的观察与善意表达——以绘画与刺绣编织真实与虚幻交错的世界

时间: 2022-07-15 23:35:01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亦真亦幻的场景,众多人物以面具或常服登场,田琦的作品以丙烯、刺绣等综合材料编织一系列内心的戏剧,呈现一个与现实交错的情感与幻象世界。

她的创作很多时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过程,以冷静的观察穿透事物,观看其存在以及存在的周边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扩展到美术史、多元文化、社会事件、前沿物理学,以及哲学史的纵线。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具备将种种现象纳入自己的思维疆域,并为其重新组合为一种关系模型的能力。

“局外人”到世界的链接

“一个花园有很多花,每朵花都不一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一朵花有每一朵花的美。但是再蹲下去看,你有可能看到有一些花已经败了,上面还有虫子,那么怎么去欣赏一只虫子的美?”

——田琦

田琦曾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没有经历过童年期”,从幼年时起她就是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驾驶理性的独木舟,在群体之外冷静的观察。

理性之外,她的内在情感又十分丰沛,同时对宏观真理抱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几种作用力叠加交织反映在作品上,在将人带入艺术家“观察”的视线中时,像打开一个宝盒,里面隐藏着平凡世界之中交叉的秘密小径,带领观众游移目光在画面上寻找珍奇。

十几年的创作中,田琦的观察角度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她形容自己长期在一种孤绝的状态中创作,与阅读中的、哲学中的角色对话,《冷血动物系列》《伪装系列》《小人物系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以“在不远处平视被观察者的双眼的角度,一种从头到脚同等重要的角度”冷眼旁观。

被注目的对象在静默下来的场景中,成为一个凝固时间切片的主角。而《小人物系列》中出现的带着兔头面具的女孩,是对观察着世界的艺术家的自我观察。

随着这种凝视的深入,它从现象进入见微知著:“在静默的停滞的时间中,细微的观察一个点就会显现出大千世界的无限细节”。线性的时间定义被打破,《任意门系列》是由这一概念生出的作品,宇航员以其显明的时空探索者的形象进入田琦的主题视界。

《任意门系列》中,在宇航员的穿梭之际,或是漂浮在空中,或是赋形于物体上的色彩线条组合,时而像彩虹、光谱,暗示着独立于时空存在的信息密码。这种色彩编织的密码在后续作品中继续出现,而画面中的人物概念变为“先知的化身”——先知化形于万千角色中,可能是白雪公主、电影主角,或生活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展现自我的女性。

近年来,田琦的“观察”不断向外与真实世界建立联系,“艺术家需要和世界进行连接”。一段时间里,她关注女孩的身姿、妆容,尤其从2014年开始,在不同国家的游历中,女孩们的穿着打扮成为田琦的审美对象,她以此创作群像,一针一线将盛开之态载入画面。即使玫瑰凋零,哪一朵花不美,何不一起赏花?这一动机促成了“Rose Garden”系列作品,且仍在持续进行中。

美向艺术家袭来,她看到艺术的破局:“很多女孩她可能不是从事艺术行业,但她们其实有自己的艺术”。艺术家从自我的形象蔓延到一片花丛中,获得豁然开朗之感。

而在疫情开始以来,田琦不能像前些年频繁出境,却反而有了在国内游历的机缘,尤其是2021年,有半年时间她都在杭州、苏州和景德镇,在那里结识了各行各业的朋友,做金缮的夫妻、在山里泡茶的师兄、年轻的民宿老板等等,他们各自别具一格的生活,给了田琦体察生活生机的温暖感和新鲜感受。2020年开始田琦也有了一个新身份,在北航教授西方美术史的课程,她投入很大热情在教学里,研究怎样设置课程节奏和学生互动。

“学习观察以及善意的表达”是贯穿田琦作品脉络的核心。不断的观察,是一种一层一层剥开表象外衣,逐渐看向真实的工作。看向真实,意味着将事物放在普遍的内在联系中,克服“小我”的错觉,了解并体谅,才拥有善意的基础,从而生成爱的觉知。随着际遇与心境的变化,艺术家目光所及之处,努力萃取平凡生活中的花火,从观察到爱意,发现每个生活着的个体身上的奇妙物语。

绘画加以刺绣是田琦创作的一大特色,刺绣的应用也使得她作品的背面别有一番风景

真理驱动:重置情境元素 

田琦的作品经常以系列形式出现,并且项目可能延续较长的周期,对于一个主题田琦采用一种开放发展的方式,当它获得充足的表达时即完成闭环。

每个系列中的不同作品,形成戏剧章节般的结构感。田琦热衷于戏剧,疫情之前她每个月都要从北到南跨越北京去天桥艺术中心,在国外旅行时也要专门去看Sleep no more、太阳马戏团的演出,“蓝人秀”的多元互动形式也让她记忆深刻。

戏剧的使命之一,是使观众在压缩的时间内体验一组重构的世界模型,田琦作品中的戏剧感,正是来自她对经验关系的重置。看似不相干的元素出现在一幅画面的情景设置中,例如在《CHANCE》中,似乎是在一片旷野之中,近景散落蓝色碎裂的飞行器,左侧的舷窗里看到一个英国女皇的背影,右侧舱体内一个面容模糊的形象,远处背景类似彩虹的色彩密码再次出现,在舱体边缘等地方也有它的踪迹。画面中心兔头面具女孩手里的放大镜,点明了在一系列事件之间发现微妙联系的动机。在这组画面的主体元素间,田琦特别加入很细的隐形的线,创建事物内在的勾连在真实场景中的显形

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种“找茬”游戏式的观看体验,在纷杂万象的日常中,你的存在与一架飞机的失事有无关联?看不见的光会覆盖哪一寸空间?绘画可以成为一种参禅的功课。

田琦的平面作品经常具有此类架构,她也将这种模型延展到其他作品类型中,2018年的展览“针成之物”结束后,田琦以游戏的心态制作了一系列GIF作品,“中科院+TQ=双星系统”、“网络劫图+TQ=白雪来电”、“Einstein-Online info + TQ=Ping Pang”、“进度条+TQ=先知”等等。这些GIF动态图像来自田琦的作品图像与中科院公号、NASA推文、BBC素材等的混剪。

作为在以日本动漫为代表的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田琦的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时代特征,动漫宇宙、白雪公主、米奇的卡通形象、时尚女孩的自我表现,都是直接的生命体验,具有甜且冷峻的语言,因为在其身后,探讨的是穿越星幕的永恒主题。

受真理驱动,田琦对科幻、动漫、哲学、瑜伽练习有着广泛兴趣,日常的跟踪与研究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偏爱攻壳机动队、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 不时回顾经典,现代物理的相关理论和NASA新闻她每晚必读,最近又沉浸在庄子和鬼谷子的阅读上。

在洛杉矶的一次旅行中,田琦莫名的被一座建筑吸引,她总是看向那座建筑,看到屋脊上停留着一只乌鸦。后来她才得知那里是一家科学研究所。她将在现场感受到的神秘感制作为作品《LA》,渐变的蓝绿色屋顶,侧面却是黄橘色如夕阳映照的灿烂颜色,而占据了画面大面积的建筑山墙,由变化的绿色丝线织成,阴影中乌鸦正站在建筑的一角。

沏茶是艺术家田琦的待客之道,她身后的书柜充斥她的各种藏书、藏品,书柜上还贴有“告别地球,走出太空”标语

刺绣空间

观看田琦的作品都会发现,绘画加以刺绣的手法是她创作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将刺绣应用于画面,最初来自田琦在版画系的学习经验,而相比版画制作,针线这种日常可得的材料给了她很大的操作便利性。

针线刺绣做的别具一格的姥姥曾给田琦播下了关于艺术审美的种子,田琦的毕业论文也是关于历史上的“画绣”。然而不同于绣于丝绸、布料之上,她的刺绣是一项艰难的工程。

在厚实的油画布上,加上油画或丙烯进行底层绘画,材质变的更加坚实,为了画面的细致效果,还必须使用很细的针去穿刺。尽管定制了很多手指保护工具,但是刺绣对手指灵敏度的要求很高,不能将其完全包裹,经常工作一周后手指就会烂伤。每天工作8个小时以上,手指伤后稍作停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副作品。

刺绣的动作本身,即是一种在空间中编译的行为,它与创作者的身体也是直接的交互关系。一针一针,用手细密的推演完成一幅作品,刺绣为作品赋予了物性,以及立体的编译性,还可以看到刺绣在一个编译世界画面背后留下的痕迹。

田琦的日常与创作紧密的结合,很长时间里,她分不清楚什么是生活,因为日常的衣食她都可以很快完成,而把时间交付在读书和创作上。“我的创作与我的身体感受溶为了一体,如果我连续多日创作,我的‘用力过猛’就会把我的手指扎的千疮百孔,难以愈合”。在她的工作空间里,分布着各式作品、玩偶、图书,创作用的针线,还有最近抄写的经书。如一间珍宝馆,沉浸其中艺术家以针线编织思维与多元文化交织的生活。(本文出自2022 KINFOLK夏季刊「气象特辑」原创文章。摄影:林半野;撰文:Liz Han

 


田琦:自觉的观察与善意表达——以绘画与刺绣编织真实与虚幻交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