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卡通化的主体形象,如何开启艺术市场的“超世界”

卡通化的主体形象,如何开启艺术市场的“超世界”

时间: 2022-02-11 11:02:40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谈及当下大火的“元宇宙(metaverse)”,哲学家赵汀阳认为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超世界”,不是更为本源的世界,而是另一个版本的世界。借用这一概念,回望2021年的艺术市场,我们会发现,发端于奈良美智的卡通化主体形象当代艺术,在二次元文化、元宇宙浪潮和当代艺术观念性的三重推动下,悄然开启了艺术语言和市场的另一个“超世界”。

奈良美智、卡勒加,再到蔡万霖

卡通化主体,并非对形象的挪用,而是塑造出类似卡通风格的人物,这个形象具有主体意识。艺术家通过色彩、表情、动作、道具、环境等方式,借由这个人物实现观念表达。

这一流派的开山人物,当属奈良美智。那个吊着眼角、斜睨世界的大头女孩形象,最为深入人心。最初,这个女孩凝聚了奈良美智客居德国期间的孤独感。后来,他回到日本生活,作品中刀子、电锯、手枪、棍子等物品逐渐隐藏甚至消失,小女孩的形象也趋向柔和。人物内在的戏剧张力却得以保留和内化,形成了奈良美智连续风格下的不同表达。

奈良美智 背后藏刀 2000 | 亚克力 画布 234×208 cm | 4.87 m² 成交价:HKD 195,696,000

市场层面,处于2000年分水岭的《背后藏刀》成为奈良美智当前价格最高的作品,保留了冷眼斜睨的一贯风格,但与之前直接画出武器的方式不同,刀已经藏在身后,更显得意味深长。这幅作品于2019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近2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创作于2007年的装置作品《柏林巴拉克,1号室》,在2021年的保利香港春拍中,以1亿2万千港元的成交价,取得奈良美智作品价格榜的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奈良美智作品价格TOP10中,有4件是在2021年中取得的,2件是在2020年成交。成为疫情之中,市场价格却不断上扬的倔强女孩。

提到奈良美智笔下的女孩,就不得不说卡勒加作品中的“大眼仔”。

哈维尔·卡勒加和他创造的“大眼仔”,无疑是近年艺术市场的新贵。作品价格TOP10,全部是在疫情期间创造的,而且绝大多数都成交于刚刚过去的2021年。其中价格最高的作品为由30幅纸本作品构成的《无题》,价格超过1200万港元,单幅作品最高的《Look Out》则达到817万港元。

哈维尔⸱卡勒加 Look Out 2018 | 亚克力 画布 162×130 cm | 2.11 m² 成交价:HKD 8,170,000

与奈良美智的长效机制不同,卡勒加的市场崛起显得更有“爆炸性”。在欧洲的展览中,他的作品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在亚洲举办首次个展,随后在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中一炮而红。在两年内,作品价格纪录从不足50万港元,直接跃升至千万级别。

2007-2008年间,卡勒加还跟随奈良美智短暂工作过,他也不讳言自己受到奈良美智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奈良美智的小女孩呈现愤怒、不屑、温柔等多种情绪,卡勒加的大眼仔则表现得更加纯真,色彩饱和度更高,风格上更加欢快活泼。而且,卡勒加还提到自己受到Barry McGee的影响,用色方式则学习了Mark Rothko,Samuel Beckett式的黑色幽默短句,也会出现在卡勒加的作品中。

奈良美智以东方人在西方的孤独感受为灵感,并且与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彼此形成了映射。卡勒加借鉴了卡通主体的创作方式,以明快的风格取得亚洲藏家的青睐。对艺术家而言,小女孩和大眼仔都具体鲜明的主体意识,但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他者”。回到中国内地,艺术家蔡万霖创造的yy形象,以“我者”的形象出现,为卡通主体这一创作方式开拓出新的领域和市场空间。

在创作手法上,蔡万霖沿用了卡通化的主体人物,但yy的形象,源自于他对世界的叩问(yy的名称就来源于why?why?的发音),更源自于他在禅修过程中,将“自我”抽离身体后的观照。

蔡万霖 漂浮 2021 | 油画 画布 120×120 cm 成交价:CNY 1,150,000

对蔡万霖来说,yy等同于“我”,是自我的出离而非投射;yy又不等同于“我”,而是关闭了耳识(听觉)、舌识(味觉)以及语言表达的男孩形象。奈良美智和卡勒加在人物眼睛的塑造上往往比较直接,而yy的眼睛初看起来,显得有些许冷漠,但细看之下,yy的眼睛以幽蓝色构成了渐变,让人有深邃空寂的感觉,仿佛进入洞悉一切但心中不起波澜的“无我”境界。

这种形象设定,让yy有了更多关于当代的“嵌入性”。通过yy,艺术家完成了与时代当下的对话,无论是时事热点,还是当代人的精神特征,yy都可以代表艺术家抽离的“我”进行独特的观照。

以2021年嘉德秋拍的《标准姿势之四》为例,双手插兜的yy,以放松却无谓的状态出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下的某种精神特质,而在华辰秋拍成交的《漂浮》,则是2021年的新作,站在纸飞机上的yy,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悬浮感,纸飞机能带着yy去向何方,都似乎呈现出独属于当下的迷茫。诚如蔡万霖所说,“在每一个漂浮的泡影里都有一颗不安的心”。

而且,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根据具体的指涉表达自身的私人感受,而观者又可以根据这种共情完成自己的联想,让作品呈现出当代艺术独有的多义性。难怪yy2021年首次出现在拍场,均已超百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二次元、元宇宙和当代艺术

如果进一步追溯卡通化主体这类艺术勃兴、尤其收到亚洲藏家青睐的原因。我们似乎可以归结为三点,也是本文最初提到的:二次元文化、元宇宙浪潮和当代艺术的观念性。

众所周知,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以及上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引发的悲观情绪,塑造了日本发达的二次元文化,希望跳脱现实世界,在虚构的漫画、动画、游戏作品中寻找精神慰藉。随着动漫产业的发达,二次元逐渐从亚文化开始影响主流群体,尤其是Z世代,越来越多受到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奈良美智在当代艺术界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植于日本对二次元文化的广泛认同,以及在亚洲的流行。

近年来,二次元文化逐步走出日本,我们在动漫、游戏的审美不局限于日本的风格,国漫的成熟、《原神》等二次元游戏的大火,都说明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内地的广泛流行。而且这一趋势也影响到主流审美,平面设计中的扁平化趋势、“萌”系文化的流行,都意味着这种审美逐步打破圈层,这种审美基础为卡通化主体艺术作品奠定了基础。

蔡万霖 标准姿式之四 2020 | 油画 画布 80×100 cm | 0.80 m² 成交价:CNY 1,035,000

再看蔡万霖的yy,除了深邃的眼睛之外,我们可以将这个苹果脸、高鼻梁、梳着莫西干发型的男孩称之为“萌”,不仅如此,yy还有很多宠物,同样拥有深邃眼睛的小猫、小狗,还有身处粉红空间的小马,还有从yy形象中幻化出的葫芦,都让年轻的观众有想“rua”的冲动。但其幽深的眼睛,会让观者突破萌的表象,而试图探究人物和萌宠背后的内心世界。

二次元文化的流行,还塑造了成熟的IP产业,其中以潮玩和盲盒的兴盛为代表。卡勒加的大眼仔潮玩,就以限量版的形式发售,2021年,《迷失在蓝天中初代大眼仔公仔》甚至以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大眼仔18k纯金胸针及耳钉套装》的成交价也超过16万元。在中国内地,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潮玩品牌正如火如荼,yy形象也在积极进行IP的开发,这都为更广泛的中基层市场,留下颇具想象力的前景。

而在元宇宙的浪潮下,这一融合了虚拟现实、5G、web3.0、AI、云算力、大数据、区块链等不同艺术的概念,给人类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回到艺术领域,这一潮流也让NFT艺术成为2021年的关键词之一。在伦敦佳士得以693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4.5亿元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让艺术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而周杰伦、NBA明星们纷纷推出NFT头像,让NFT艺术找到了更合适的通道。卡通化主体的艺术作品,无疑在元宇宙中率先找到了最佳的上链方式。

在这一点上,蔡万霖的yy走得比奈良美智和卡勒加更早。2021年,NFT艺术《yy Fancy 4658》就以80500元的价格在华辰秋拍成交,这一年共有19件yy的NFT头像上拍,其中17件在万元以上的价格成交。无论在元宇宙,还是在线下的衍生品,乃至实体当代艺术市场,yy的形象都展示出强劲的上升趋势。

回到当代艺术语言本身,yy的独特性和突破性才是艺术的核心。诞生在剧变时代的yy,却拥有着特有的“萌”,这是一种慰藉,是艺术家力图在形象上传递的温暖与慈悲,无论疫情还是大环境,我们需要美好和纯真来对抗不安,这也是艺术家的初心之一。

而那种洞悉的眼睛,又是一种“无我相无人相”的通达。慈悲背后不是廉价的情绪,而是平和与智慧,yy眼中的幽蓝仿佛大海、又像宇宙,一人渺小如恒河沙,一心又辽阔似三千大千世界。这种内省式的形象,让yy有了更多的禅机。

同时,yy又具有当代艺术的典型特征,其观念属于当下,而不仅仅是形而上的探讨。yy会“躺平”,这是关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写生,但不同于明确的批评或推崇,蔡万霖将态度进行“悬置”,让yy通过视觉予以研究式的呈现,观者看到不免会心一笑,个中滋味需要结合自身的经历来体味了。

艺术家平时会揣着写生本,当下某个瞬间的触动都通过yy来表达,这无疑是一种很私人的表达方式,但yy具有普世的情感,以此为媒介,观者会读到时代的切片,这个切片既是艺术家的,又是yy的,还是“你”的。yy有婴儿的状态,有青春期,有成年,象征着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这个生命历程又是与当代史互为映射的,在当代的时间与事件脉络上,每个人又可以基于yy找到属于自己的当代史,通过这一角色建构出属于自己的元宇宙(或“超世界”)。yy成为多元世界的“结构洞”,也实现了其作为当代艺术作品的最大价值,至于市场空间,反而是水到渠成的未来了。

卡通化的主体形象,如何开启艺术市场的“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