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写生即创作“——丁一林《我的风景写生》公共教育讲座开讲

“写生即创作“——丁一林《我的风景写生》公共教育讲座开讲

时间: 2021-12-06 | 片长:00:06:08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讲座现场

为了向更多青年画家、学生以及艺术爱好者针对绘画基础与创作之间的关联性等问题答疑解惑,2021年12月5日下午,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邯郸韩玉臣美术馆协办的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第二届青年画家扶植计划暨绘画新锐展公共教育讲座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博物馆二层开讲。讲座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一林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在开篇“写生即创作”中,丁一林教授认为,要热爱及敬畏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陶冶精神,使观念得到升华。“每一次的写生都是一次洗心的过程,清除烦杂的心态,进入高度集中的创作状态。我从来没有把写生和创作加以分离。自从拿起画笔,对着自然开始写生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创作的学习。将写生自觉的和创作相结合,把写生的过程变成一种创作过程。”

丁一林教授写生照片

《罗马古道遗址》 60x80cm 2014

《南国鱼市》 60x80cm 2011

丁一林教授以自己的写生作品为例,细致地讲解如何将自然状态转换成画面,把思想转换成绘画语言的方法。针对写生过程当中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分享对形、色、构图、笔触,这几种基本要素的编排方法。从经验出发,对如何筛选和选择客观对象做出指导。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讲座的第二部分,丁一林教授提出要感受物象的生命状态,凸显主题,集中概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生命状态,所以不能把物、景和人严格分开,我认为所有的物象,只要进入到写生的图像当中,它都是有生命的。通过这一点,想法必须跟外界的刺激相结合,扩展到整个画面的表达。在这个时候写生的意义已经变成了创作,需要艺术家对真实的形象稍加改造。要重视自然对于灵感的激发,自然就是创造之母。”

讲座现场

丁一林教授写生照片

《黄河乾坤湾》 80x120cm 2017

《天山脚下》 80x160cm 2019

《中山舰》120x120cm 2010

最后,丁一林教授谈及精神追求,也可以称作诗性追求。当艺术家追求绘画的某种精神高度时,它已经超越了绘画的本体,而是整个人的问题。精神高度是对于周边文化的理解高度,是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水准与修养,包括个人的德行都在其中。“当绘画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功夫在诗外’,才能突破游客的眼光,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审美,这是我现在的深切体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观看过两届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画家扶植计划展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感触颇深并表示,“在绘画学习和风景写生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丁一林教授在讲座中与大家分享了他多年来丰富的写生经验以及创作中的深厚见解,对大家的绘画实践益处良多。在此特别感谢靳尚谊先生对青年国画及油画画家的深切关注与扶植,艺术希望的星星之火正在不断的传承下来。”

讲座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一林

讲座结束后,丁一林教授与参与线上直播及现场的观众进行互动,为大家在绘画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在回答中,丁一林教授给出三点建议,其一:唯独勤奋,才能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形成比较透彻的认识,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其二:对于形象分寸的把握,需要情感所至。“情感不到的时候,手底下出来的东西是牵强的,这就是写生最为珍贵的地方;最后,要向大师学习。努力研究已经成功了的画家们是如何处理你在写生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做足分析研究,变成自己知识结构以及下意识的一部分,画出来的风景自然就有趣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第二届青年画家扶植计划暨绘画新锐展将于2021年12月12日巡展至邯郸韩玉臣美术馆与观众们见面。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1/12/6/20211261638770639965_46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