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陈鸿志个展“丢失底座的方尖碑”第零空间呈现

陈鸿志个展“丢失底座的方尖碑”第零空间呈现

时间: 2021-09-06 14:24:57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丢失底座的方尖碑 · 陈鸿志”开幕式现场

9月4日下午,由第零空间创始人王海英出品,独立策展人李裕君策划的“丢失底座的方尖碑 · 陈鸿志”展览在北京798艺术区第零空间启幕。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陈鸿志2010年至2020年近十年间的代表作品20件,是艺术家陈鸿志近年创作思考与艺术探索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和梳理。

这次展览以“丢失底座的方尖碑”为题,源于艺术家陈鸿志于2010年创作的一件亚克力灯光装置绘画作品《方尖碑》。这件作品高三米二,亚克力透明的方尖碑形体,显现出外方内圆的结构。艺术家在底座上设置了一束光,自下而上照亮方尖碑整个内部圆筒。

“丢失底座的方尖碑 · 陈鸿志”展览现场

作品《方尖碑》

作品《方尖碑》局部

方尖碑原本是古埃及文明的杰作,是除金字塔以外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的历史意义充满了纪念性、装饰性和信仰性,也是某种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而今,每当提起方尖碑,不得不令众人仰视以观之,从而在人们的心理上营造了一种敬仰之情。然而,这件丢失了底座的《方尖碑》作品,它在本次展览中的再次呈现,暗合着因为新冠疫情带来的动荡不安和不确定,同时也可能意味着新生和转机。

从油画语言到综合材料,再到立体空间绘画,当某种单一形式不能满足个人情感表达时,陈鸿志有意识的打破自己的绘画惯性,将材料和媒介当作语言载体,逐渐向立体空间和自然维度转换,在新的绘画语境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此次展览策展人李裕君梳理了陈鸿志创作各个阶段的特点,“自2002年开始,陈鸿志选择在亚克力板、灯箱上进行实验和表现。后来,对于材料的属性和绘画技法的有机结合也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深入研究,使其在后来的创作上更加得心应手。例如2012年创作的《平行世界》系列、《黑教堂》系列等作品;2014年创作的《光明之迫》系列作品,以及2015年创作的《谜光》系列作品等,都能看出他的创作在绘画语言和材料表现上已是游刃有余”。

“丢失底座的方尖碑 · 陈鸿志”展览现场

《流散地6》 20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20

《流散地5》 20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20

2018年以后,陈鸿志将创作的重心又转向纯绘画语言的体现,从主题内容上,也从个体的描绘逐渐转变为对社会群体的书写。人物不再是画面主体而变为空间,宏大的场域以及采取俯瞰的视角,体现出艺术家以发展的视角去观看这个时代。例如《窄门》系列、《独影自命》系列、《共地》系列等。

除了对前一阶段不同绘画方向的解读,此次展览策展人李裕君谈到了疫情这段期间艺术家陈鸿志作品的情况“疫情这段期间让艺术家可以沉浸下来去思考,所以在画面的形式和思维逻辑上陈鸿志也有所转变。这段期间的作品画面呈现出一群人去往某一个方向,但这个光的方向是虚假的。这就好像在疫情期间,在出行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人们出现的一种盲从的现象”。

此次展览也是艺术家陈鸿志继今日美术馆“谜光”个展之后,再一次将自己不同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陈鸿志近些年创作脉络和语言状态的一次总结梳理。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30日。

“丢失底座的方尖碑 · 陈鸿志”展览现场

“丢失底座的方尖碑 · 陈鸿志”展览现场

“丢失底座的方尖碑 · 陈鸿志”展览现场

《光明之迫13》182×273cm  胶片油画,宣纸水墨,灯箱 2015

陈鸿志个展《丢失底座的方尖碑》第零空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