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第一代中国潮人——张光宇的“艺术12燃”就在前方

第一代中国潮人——张光宇的“艺术12燃”就在前方

时间: 2020-11-17 11:11:27 | 来源: 艺术中国

“光宇下午茶”现场

文/程彦彬

21世纪20年代来了,与一百年前的不安与纷繁类似,历史总是如此相像。对今天的中国艺术人来说,重温湮没在汩汩时代洪流里的珍贵的火光、浮动的繁星,与放眼未来同样重要。张光宇,一个不折不扣的时代亲历者、书写者和改造者,一个让时代跟在他后面奔跑的艺术家。

抱怀着同样的理念,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嘉德艺术中心与策展人吴洪亮走到了一起,共同打造一场有关张光宇的纪念性艺术展览,“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2020年12月13日,“光宇下午茶”作为本次展览的序曲以及新闻发布会在王府井大街1号璞瑄酒店举行,在颇具悠闲情调的见面会上,展览的主办单位、支持单位代表、张光宇先生家属、策展人及工作团队讲述了张光宇和他的艺术故事。

“光宇下午茶”现场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在致开幕辞时表示,张光宇并非现在中国艺术市场上最有名的艺术家,但他是中国美术史上绕不开的艺术家,他的地位“谁都知道,但谁都无法完全说清楚”。

寇勤在活动现场

这个评价是准确的。今年是张光宇诞辰120周年,即使在过了那么多年后,人们依旧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将众多成就揽于一身的:他是中国漫画先驱,也是近代杂志大鳄;是新式女性文化开掘者,也是中式家居美学奠基人。他早早地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可贵,在30年代搜集整理出76首民间情歌,成为当下学界民族学研究的珍贵史料之一;他深知放眼国际的重要性,出版的《近代工艺美术》是中国第一本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设计的书籍。他仅仅活了65年,艺术实践却遍及绘画、漫画、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舞台美术、电影美术、壁画、动漫制作、出版、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

张光宇设计的台灯

但公众是否熟悉张光宇?即使年长的艺界大师在提到他时依旧不吝满怀赞叹与深情,但他的大名在今日大众中近乎销声匿迹。就连专业美院年轻学生的考试答卷中,对他的描述都甚至只剩下“男,中国人,艺术家”三个笼统到滑稽的符号概念——这位早逝于60年代的艺术英才,终究无法抵抗特殊时代的巨大向心力,让他的理念和成就为同样在找寻现代性方向的中国社会所知,必然、必要且必须。

为达到这个目标,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付出了大量心血。作为国内唯一的张光宇艺术资产保管、研究传播机构,自2012年4月百雅轩798艺术中心举办的一代宗师“张光宇艺术回顾展”起,中心陆续前往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共举办9次展览,为推广张光宇艺术做出不懈的努力。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理事长李大钧表示,本次展览将是“历年来展览规模最大,展览策划最为深入、投入最大、最好看、影响也将最大的张光宇纪念展”。

李大钧在活动现场

此外,李大钧还提出,这次展览本身“也会成为一件重要的作品”。参与其中的策展人,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曾是2012年于北京画院举办的“民间·情歌——回眸张光宇艺术”展览的策展人,八年后再度策展,“责无旁贷”。吴洪亮称,在思考策展主题时,他将问题凝聚在“张光宇是谁”这一点上。对于公众来说,这位艺术家最被熟知的头衔,也许是《大闹天宫》和《神笔马良》的创作人。但对吴洪亮来说,“他的创作触及到整个中国现代视觉艺术的创造”。

1947年《花果山》剧本封面

以张光宇具体的艺术实践为线索思路,展览分为“世界·生生”“48个表情”“情感·须知”“家居·东西”“民间情歌”“泼克·讽刺”“大地·星岛”“西游漫记”“解放·建设”“神笔马良”“大闹天宫”“衣食住行”12个版块,多维度地展现张光宇一生极其丰富而多样的成就。吴洪亮进一步将张光宇与齐白石作比:

“齐白石是中国农耕文化艺术的集萃者,但它并不能开启我们对中国视觉艺术的那扇大门。但张光宇代表的这一代人,他们会。他们不仅画了很多画,而且还懂得怎样把它们传播出去。”

从艺术创作走向大众传播;从传统气韵走向现代风格。张光宇涉猎之广泛,已然超出了艺术内部的范畴,上升到了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层面,在吴洪亮看来,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从为时兴纸媒绘制的世界图景和近似安迪·沃霍尔波普图像的“表情包自拍”,到中西合璧的家具系列设计和民间艺术收藏;

1930年2月,甜蜜的上海,《上海漫画》第95期封面

张光宇连拍,1930年代

朱红洒金家具,约1930年

豆花开遍竹篱笆,蝴蝶翩翩到我家;妹似豆花哥似蝶,花原恋蝶蝶恋花。26×27.5cm,1930年代

从风靡都市的时尚女郎画像和讽刺时事漫画的创作,到新中国的各种美术设计工程和《西游漫记》、《神笔马良》等中国动漫艺术的里程碑之作,张光宇骨子里透出的现代性,时至今日依旧让我们惊叹,民族与国际,传统与现代,他像是那个把握住时代潮流之势的,似乎正是向着他若干年前描绘的方向前进的。

《小姐须知》二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万象》第1期,1934年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设计者:张光宇、邱陵、陈汉民、钟灵、张仃、周令钊,1959年10月1日

神笔马良十二,35.5×27cm,1954年至1955年

“如果120岁的张光宇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一定是个微博上的大红人,”吴洪亮笑道,“张光宇时代的霓虹灯、漫画、电影、广播、杂志,就像今天的抖音、快手、小红书,站在张光宇的未来,我们可以畅想自己这个时代的未来。”

吴洪亮手持张光宇主编杂志的影印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光宇就是第一代的中国潮人。以潮示潮,比起之前的回顾纪念展,本次展览更着重于对这一张光宇理念的呈现。在表现形式上,该展览将用最传统的机械方式与数字技术、霓虹灯与LED等方式,建构怀旧与最新科技交织的氛围,借助光、声、风、电、视错觉的交互调动观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全方位的感官;在活动策划上,展览将推出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大咖”主持的“光宇沙龙”,开展公教活动的“光宇教室”等系列活动,在展期内的圣诞节、元旦、情人节、春节、元宵节等诸多节庆节点,展览都会根据张光宇的创作推出特别策划的活动。

“光宇下午茶”现场

潜游过去,其实就是在展望未来;看旧日社会现代风格之探索路径,是为新世代变动局势寻求发展良方。抗战期间的张光宇,举起了“为了前方”的标语,70余年后,当年的“前方”已然变成当下——这是展览之题的由来。展览的副标题里,“燃”这个字眼灼人眼目,预兆着一次生动、明亮且热烈的张光宇艺术之旅,“这只是个开始”。但愿中国潮人张光宇之现代精神,能通过这次大展真正传送至观者心灵之中。

第一代中国潮人——张光宇的“艺术12燃”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