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徐悲鸿《巴人汲水》回归重庆 故居变身美术馆续写美育精神

徐悲鸿《巴人汲水》回归重庆 故居变身美术馆续写美育精神

时间: 2020-06-22 16:26:53 | 来源: 艺术中国

开幕现场

6月19日上午,“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鸿与民族美育的时代理想”艺术展开幕式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开馆仪式在重庆徐悲鸿旧居石家花园举行。本次画展由重庆市江北区区委、江北区政府、徐悲鸿纪念馆主办,江北区文旅委、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协办。展览作品涵盖徐悲鸿在重庆时期的23幅原作(含代表作《巴人汲水》),及李可染、李斛、宗其香、张安治等大师的22幅原作,展示了艺术家们在特殊的时期利用艺术绘画来为国抗争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开幕现场

策展人徐骥(左),江北区人民政府区长代小红(右)向徐悲鸿美术馆·重庆馆授牌

展览呈现方式上采用绘画作品原作展出+史料文献+实景还原+科技互动+云上虚拟展览等多重表现方式。还原展示了名人故居美术馆未来形态的探索性,开启了徐悲鸿旧居—石家花园的时空大门。本次展览时间为6月19日至6月25日专业观众观展,6月26日至9月13日对公众开放,观众需提前关注江北区文旅纵横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不接受现场预约参观。

江北区委书记李维超致辞

策展人徐骥致辞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宣布开馆揭幕

本次展览策展人徐骥表示:“‘汲登百丈路迢迢’是取自祖父悲鸿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反应现实劳动人民的力作《巴人汲水》中的题词,它的前一句是‘忍看巴人惯担挑’,上下合一,正是川渝百姓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巴人坚忍向上的勇敢精神。

展厅现场

徐悲鸿先生以现实主义精神为要旨的艺术探索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而将此花园改造为展示其艺术风貌的美术馆,正是对“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之理念与推动博物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这座花园中的此次展览,无疑是对徐悲鸿先生胸怀大众、心系家国的艺术精神与美育理想的一次集中展示,这对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有重要意义。

1942年6月29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生于重庆沙坪坝欢迎徐悲鸿从南洋归国返校合影

1945年冬,徐悲鸿与学生张安治等人在盘溪石家花园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合影

徐悲鸿1937年随着国立中央大学从南京内迁于重庆,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后应重庆工商界名人石荣廷邀请,搬入江北盘溪石家花园居住,在此期间,徐悲鸿为发展美术事业,在这里筹备创建中国美术学院,也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发源地之一。

彼时,日军频繁空袭,为顺利开展教学,徐悲鸿只好在地下石室育人、作画。在各种艰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巴人汲水》《巴之老妇》、《群奔六骏》、《会师东京》、《日暮倚修竹》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展厅现场

画室还原

书房再现

当年图书馆筹备处场景,与廖静文先生在这里相识

1943年3月19日,“徐悲鸿画展”在当时的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展出了国画、油画、素描百余件,轰动山城,三天时间参观者逾三万。石家花园见证了他艺术创作生涯的最高峰。解放后,石家花园作为石门派出所的办公地,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江北区政府决定修缮“石家祠”徐悲鸿旧居,与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徐悲鸿美术馆·重庆。

多媒体展厅二,在磐溪带学生写生

《巴人汲水》

本次在石家花园推出徐悲鸿学派的展览,既是对呈现在即的美术馆形态的初期探索性展示,也是对徐悲鸿与重庆这座立体之城内在联系的梳理,还是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建立的展示。

展厅现场

据悉,近年来,江北区大力推动文旅融合供给创新。推进文创变景,加快第十兵工厂遗址建筑群打造洋炮局1862文创园;推进景区增文,加快长嘉汇大景区江北嘴片区重点文物保护与修缮,打造测候亭气象博物馆,实施明玉珍睿陵陈列馆内装陈列布展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品牌塑造,分类打造特色主题体验空间等。

展厅现场

接下来,该区将积极融入构建成渝互通互送的游客集散中心体系,推出川渝旅游“一卡通”、川渝区域文旅环线,通过文旅融合试点示范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标准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快测候亭气象博物馆建设,加快明玉珍睿陵改造升级,加快第十兵工厂遗址建筑群打造洋炮局1862文创园等。

徐悲鸿美术馆落户重庆 《巴人汲水》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