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从展览中窥探荷兰当代设计一隅

从展览中窥探荷兰当代设计一隅

时间: 2020-01-20 15:56:22 | 来源: 艺术中国
艺讯 >

谈起荷兰当代设计,你脑中首先浮想到的是什么?

米菲兔?大黄鸭?央视大裤衩?净化除霾塔?牛仔服装品牌G-Star Raw?还是闻名遐迩的荷兰设计周抑或是如数家珍的荷兰籍设计师Willem Sandberg,Irma Boom还是Marcel Wanders?

纵观当今的荷兰当代设计,好像总是与“创意”“多变”“大胆”“科技感”划上等号。这些形容词的背后,不禁让人思考什么是“荷兰设计”?探究到底什么是 “荷兰设计精神”?

维基百科在定义荷兰设计(The Dutch Design)时阐述道:“荷兰设计是一个术语,指荷兰设计师的共同审美。荷兰设计包含了“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景观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以及“多媒体设计”。荷兰设计的特点是极简主义,实验性和创新性”。闻名世界的荷兰的设计公司Koeweiden Postman创始人Hugo van den Bos在接受采访时谈及“荷兰设计简单但充满了力量”。文化艺术作家Tracy Metz撰写《什么是荷兰设计》一文中概括道:“荷兰人有能力开自己玩笑,也可以将通常无法结合的东西结合起来,荷兰设计师善于使用看起来毫无价值的材料,他们总是能开创一个新的价值”。

寻根:阿姆斯特丹学派 (Amsterdam School)

荷兰当代设计在世界舞台获奖无数,夹杂在严谨的德国当代设计和强调简洁的斯堪迪纳维亚风格中脱颖而出,引发了许多瞩目的目光。究竟荷兰当代设计的精神是什么?是工匠精神?还是先锋实验?这不仅是一个设计风格的思考,也是深入探究荷兰当代设计的民族身份。2016年4月9日到8月28日在Amsterdam Stedelijk Museum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展出的“阿姆斯特丹学派:从1910到1930”(Living In the Amsterdam School)的展览上就是一次关于寻找荷兰当代设计起源的重要梳理。

阿姆斯特丹学派:从1910到1930(Living In the Amsterdam School)展览海报

1910年至1930年在荷兰兴起了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阿姆斯特丹学派”,造型的雕塑感,砖工技艺的复杂性和创意表达的细腻浪漫是其三大显著特点。大部分的阿姆斯特丹学院派建筑都具有圆润或有机的传统外观,而内部建筑元素则是精心的设计,这两者自然的结合,使得建筑不再是建筑,而是一个完整一体化的建筑雕塑。不同质感的内部设计,不同倾斜度的外观设计,立面任意悬挑的圆柱,圆锥和平台,表现了以砖为主题的浪漫主义造型游戏。如此,阿姆斯特丹学院派创造了一个新的审美体验。

阿姆斯特丹学派代表建筑: Het Schip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学派虽以“学派”著称,但他们并没有宣言和具体的理念,仅仅是一种在相对环境中自然的孕育而生。即使含糊如此,近百年来,艺术史学者们也不断地从中挖掘它的精髓,试图为今天的荷兰当代设计寻根。这次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举办的阿姆斯特丹学派百年首展是艺术史学家研究成果的充分展示,也是对阿姆斯特丹派为后期的荷兰的建筑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晚期发展的视觉设计奠定了丰厚基础的首次肯定。

Amsterdam Stedelijk Museum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学派是荷兰当代设计首次的自发性思考,触发了当时室内设计和的视觉艺术的萌芽,并且激发了家具设计的表现力。如果说日后风起云涌的风格派将人们彻底带入了现代主义的生活,那么阿姆斯特丹学派便是风格派之前的一次重要过渡。荷兰文化特征以一种不加阐释的方式徐徐的在眼前展开,它改变了荷兰城市的风貌和荷兰大众的审美。

萌芽:风格派De Stijl

2017年是荷兰风格派(De Stijl)问世的一百周年,荷兰全国各地重要的博物馆和艺术中心以及文化坐标纷纷举办了回顾风格派的各大展览借以纪念其对荷兰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影响。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于2016年12月3日至2017年5月21日举办的“风格派百年回顾展”(100 Years of De Stijl)。荷兰的艺术史和设计史学者通过展览肯定了风格派对于当时酝酿中的荷兰当代设计至关重要。它激发了荷兰当代设计师们对创作的新探索,也给设计界带来了新的灵感。

风格派百年回顾展(100 Years of De Stijl)展览展品:ChrisBeekman, 1920

风格派(De Stijl)又称新造型主义(Neo Plasticism)是由都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蒙德里安(Piet Mondriaan)及李特维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等人在1917年所发起的艺术新流派。其主要特点就是,强调简化艺术设计,以抽象几何取代自然的型态,以原色或非色彩来表现,并影响其他领域风格的走向,风格派也影响现代主义发展。并在当年发行一本De Stijl艺术期刊,后都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于1931年过世后,风格派杂志于1932年停刊,宣告风格派结束。

De Stijl艺术期刊

这对于处在萌芽状态中荷兰当代设计来说,是一个非重要的阶段。在受到阿姆斯特丹学派的启发后,再遇到风格派,荷兰的当代设计从立体主义彻底的走向了完全抽象化的设计。

首先,表现在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抛弃了诗意和繁复的图像,取而代之采用了高度理性,数字化的逻辑思维,形成了新的平面设计思维和秩序,也因此赋予了荷兰当代设计另一个精神——“务实”。

其次,在家具设计上,风格派的影子无处不在。抽象提炼出某一个细节,通过这种夸大某个细节的设计理念带来的简洁家具,简练而又丰富,往往令使用者回味悠长。其设计特色是点线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和材料都很单一,在三维中追寻风格派的二维的确非常大胆,独树一帜。也再次强调了,风格派对“极简”的追求表现在装饰上并不是空间的简单,而是设计感强烈的简洁。

风格派代表作品之一「红蓝椅」,1918年由荷兰建筑师Gerrit Thomas Rietveld设计

此外,还有室内设计。当时的荷兰室内设计师们虽然延续了传统的设计装饰图案,例如使用重复的条纹与自然生物的形状在室内装饰中,但他们更推崇现代设计的手法,在形状和图案上都追求强有力的表现效果。比如色彩上常常运用黑白两色强烈比对的形式,或是与三原色的组合相搭配。这些都是抽象艺术设计的典型表现。风格派艺术家们的艺术理念为室内设计提供了灵感,远离烦琐的细节,大面积运用基础颜色都改变了当时的当代设计思维。

高速发展:现代主义风格

2017年6月16日至10月1日在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bijzonderecollecties” 展厅举办了“印刷物中的现代主义”展览(ModernisminPrint)。这次展览纪念并回顾了荷兰现代主义在印刷物中的发展历程。此外也肯定了荷兰现代设计大师Willem Sandberg在荷兰当代设计史上重要的地位。

WillemSandberg在由其设计的阿姆斯特丹地铁站Waterloo留影

WillemSandberg是荷兰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字体设计师。他认为艺术和设计具有同样的地位都能反应社会变化,因此他也是赫赫有名的设计与艺术并存地位的奠基人。同时他也是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的终身策展人,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也是在他的努力下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当代艺术设计博物馆,除了纽约MOMA之外唯二同时收藏艺术和设计的博物馆。而也正是因为有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的支持和引领,才让更多的设计人才留在了荷兰,并延续着荷兰的“创新精神”。

20世纪50年代正逢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欧洲城市正在复兴和重建,给Willem Sandberg、Dick Elffers、JurriaanSchrofer和Jan Bons为代表的平面设计师难得的机会,他们以团体及个人的方式参与多项重建工作,这时期也首次发展出“独立设计艺术家”的称号。商业和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政府的管理模式,荷兰政府意识到优良设计可以帮助组建社会秩序以便高效率化管理。二战后的荷兰政府也决定重组和改建了“荷兰标准研究所”,这也是荷兰务实和实用精神的体现。

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荷兰,视觉设计在荷兰真正的起步,TotalDesign就是其中的佼佼者。TotalDesign(TD)成立于1963年,主创设计师有BenBos,WimCrouwel和BennoWissing。拜其严谨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所赐,TD饱受设计界的赞扬。他们认为视觉识别设计是他们所强调的现代主义设计中一个很特殊的部分,可以用来提高沟通能力以及社会功能运转的效率和秩序。TD为代表这一代的设计师用现代主义的抽象取代了老派具象的表达手法,同时保持对效率和秩序的高度警醒,他们奠定了荷兰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

1968年Wim Crouwel为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做的挂历设计

2012年Philippe Apeloig为Wim Crouwel作品展所做的海报设计。他完全沿用了Wim的网格,但是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字体,也传达出网格这种设计规范下的种种可能性

在经济,商业,工业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政府的政策的扶持下,独立艺术家和设计机构的百花齐放的大背景下,荷兰社会等级明确,人人自上而下各旧其位,而当代艺术也在追求更多方向的发展和诉求,这也是荷兰设计的高速发展时代。

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

20世纪70年代初的荷兰,大量标志的的出现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大大小小的企业,不管是提供产品的还是提供服务的,都喜欢用图案,符号,标志这些东西打扮自己,设计公司也在经济繁荣这个强大的推动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晚期,经济萧条导致视觉识别的业务萎缩,荷兰社会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二战出生的那一代年轻人,财富陡增,他们是个性化思想抬头的新一代。在他们享受到经济繁荣,收入提高的同时,对战后那套紧缩思维习惯和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抵制情绪也开始在这一代人心中萌生。在学术和文化领域,他们是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也越来越鄙视商业发展,因为商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社会的剥削。

务实的现代主义,随着商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败坏变成了刻板形式语言的代名词,也越来越被看作维缺乏人性关怀的东西。新的民主社会需要的是诚实和客观的信息,人们开始质疑现代主义设计是否能满足这种需求。遵守商业要求,没有人文关怀。

为了回应社会召唤,设计界也发起了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以Gert Dumbar和Anthon Beeke为代表的设计师认为Total Design风格太理性,抽象又充满了距离感,与此同时他们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将设计风格变得感性和活泼。他们借自己的设计风格变化反抗荷兰现代主义的传统,又更新了现代主义设计。

1971年,Dumbar发起了一场在荷兰备受尊崇的文化象征——(蒙德里安)Pete Mondriaan的展览。他用纸浆戏仿了蒙德里安本人和风格派的作品。在当年的采访中Dumbar这样阐述了自己的初衷:“冷酷的蒙德里安身后隐藏的是罗曼蒂克。他的想法有一些童真,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再认为蒙德里安是一个智者或事有思想的雕塑,他应该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1971年Dumbar用纸浆戏仿了蒙德里安本人和风格派的作品在其发起的蒙德里安展览上

Dumbar在深植于荷兰前卫的设计无政府性质的灵魂之内,及实际且理性的荷兰加尔文主义官方做派之间搭建了一座桥。而选用纸浆,可能也是一种对新型媒介运用的创新。秉持着后现代主义风格,Dumbar带领着同批的设计师们飞驰于网格之上的标志和字体之上。

今日:多元化和国际化

放眼今日的荷兰设计界,虽然HP Berlage、JJP Oud和Gerrit Rietveld等19世纪现代主义和风格主义(De Stijl)依然激发当代人的灵感,但世人眼中的现代荷兰设计多半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荷兰也是在那时开始以平面设计闻名世界,荷兰设计这个词也是在那时开始流行起来。荷兰设计师也开始广泛的与世界各地其他品牌合作,吸引来自国际瞩目的目光。其中包括Maarten Baas,Jurgen Bey,Richard Hutten,Hella Jongerius,Wieki Somers,Hester van Eeghen和Marcel Wanders,以及国际公认的设计公司和Droog和Moooi。还有Viktor&Rolf等时尚设计师以及Rem Koolhaas和Francine Houben等建筑师。

从Richard Hutten凭借“No Sign of Design(无标记设计)”系列作品一炮而红,用打破常规的手法吸引人们反思自己看见家具作品的究竟是椅子还是桌子。到Piet Hein Eek通过替换材料来推陈出制作家具,从而创造了一种辨识度颇高和备受追捧的标志性风格,还有HellaJongerius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工业元素与工艺元素融于一体。这都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荷兰的设计已经变得更加开放,它不再只是受到荷兰本土的设计流派或是艺术运动的影响,它受到了来自地球环境资源锐减的影响,受到了意大利孟菲斯设计运动的影响。

Richard Hutten的代表作之一「Table-Chair」。多张可作为桌子的拼接,选择一个凳子高度,再把另一个桌子上部分镂空,这样可以作为凳子的扶手和靠背

21世纪的到来,使得人人都可以依靠电脑做设计,设计师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平面设计师不再只是工具操作者,也需具备美学、手工及故事讲述的能力,这被称为“设计策略专家”,像荷兰设计界的标志性代表Irma Boom,Mevis&van Deursen及Thonik都拥有这样多元的身份。此时形式表现的作品己过时,设计的过程变得重要。

而使用科技改善普通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荷兰设计师的作品中新的元素和动机。比如近几年在中国扬名的荷兰设计师DaanRoosegarden,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在北京搭建的雾霾净化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还有Vander Kooij将中国的一台工业机器人改造成3D打印机,协助他将一条条废旧的冰箱塑料打造成灯、花瓶和无尽椅。

究竟如何定义今日的荷兰设计?又如何看待荷兰设计精神在这些历史变化中的延续和未来呢?而究竟荷兰设计扬名国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期待设计师,艺术史和设计史学者,策展人,文化机构,博物馆能够呈现出更好的展览,引导我们去细细解读和思索其背后的故事。

作者:汤溪(Sissi Tang),现居香港。自由撰稿人,文字见于《悦己》《T:纽约时报风尚杂志》“荷兰在线中文网“,“新浪收藏"等媒体。荷兰乌特勒支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媒体与文化研究专业学士,曾任荷兰国立博物馆项目经理和梵高博物馆战略顾问,现任香港设计总会项目经理。



从展览中窥探荷兰当代设计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