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源于老子思想:莱蒙德・吉克的单色绘画将在香港展出

源于老子思想:莱蒙德・吉克的单色绘画将在香港展出

时间:   2019-05-27 14:47:47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事 >

莱蒙德・吉克(Raimund Girke)工作照,图片由莱蒙德・吉克艺术资产提供。

维伍德画廊将于6月15日呈献莱蒙德・吉克(Raimund Girke)展览“不如守中”(“The Silent Balance")。本次展览承接2015年在香港举辨的“In Between White"以及2018年在比利时韦讷海姆的“Dominanz des Lichts"展览,画廊第三次以个展呈献这位已故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将举办至9月28日。

“不如守中”一展基於画廊对吉克的单色绘画和过去二十年作品的探索,突显吉克的作品集的众多范畴。这个概念贯通精选的作品,是在早期大型作品和晚期更黑暗和私密的画作中重覆出现的主题。

展览名字源由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哲学家老子的名言“多闻数穷,不如守中”。吉克在各方面深受到老子启发,特别是对事物矛盾和寻找平衡的中心思想,如果认为事物不是以渐进的方式改变,那么它们就是在一个恒定的循环中运行。如同道家著名的运行机制阴和阳,是未知宇宙的两个极端,亦即是道。然而这些概念并不分歧,正如黑暗总依光明而存。如吉克所言:“黑和灰以差异衬托了白,突显了它的皓洁。”

白色作为吉克作品的主要颜色,它的存在早已超越色彩,成为他作品的主题丶指引丶前景和背景,不至沦为单纯的概念。如吉克在1965年写道,运用白色如同冥想。这种技法後来稳步衍化,蓝丶啡和黑的笔画在白色平面上得以彰显。暗色线条偶尔以几何计算组合,继而变得完全抽象,甚至几乎占据整幅画布。然而,正如老子说道:“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同样显然的矛盾亦存在於吉克作品的标题中。吉克的两件作品《黑夜的光明》(德文:《Nächtliche Helligkeit》)和《小组曲:上升的坠落》(德文:《Kleine Suite: aufsteigend stürzend》)象徵白的光亮只能依存於对立,或是反之亦然。透过油性颜料和画笔,吉克糅合西方欧洲木板画(Tafelmalerei)以及东方道家传统,并得以调和对立。艺术家不运用形态的直接语言,而是以简朴的色板和偶尔数笔,试图将观众带往崭新的专注丶带往内在的契合丶带往宁谧的调和。

维伍德画廊总监鲍尔斯・维伍德(Boris Vervoordt)表示:“我们荣幸於维伍德画廊呈献莱蒙德・吉克的展览,为香港的观众展示他对艺术的奉献,颂扬他的绘画技法。吉克使用了往常象徵空缺的白,以白的虚无丶抽象丶安谧丶静止,作为主体核心和画作灵魂。比起受到单色画的限制,他展现了一套容许探索和扩展的世界观,在复杂和含蓄的无垠宇宙,搜索古雅的秩序。”

有关莱蒙德・吉克

1930年,莱蒙德・吉克生於当时还属於德国的亨奇采(Heinzendorf)里的Lower Siesian小镇。吉克在Reichenbach(现属波兰地域)长大,直到1946年吉克跟他的家人被逼迁到西德。1951至1952年,他在德国汉诺威的Werkkunstschule就读,随後转到杜塞道夫的艺术学院 Staatlichen Kunstakademie继续学业到1956年。当时,吉克与他同期的年轻欧洲艺术家摆脱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观丶寻求简朴的客观表达。吉克27岁时决定白色将会在他的艺术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认为其他颜色会阻碍人们对不断变幻的自然中宁静的观感。

即使在早期,吉克已获得骄人成就:1959年他获颁德国的“Wolfsburg”绘画类别的奖项;1962年则在司徒加特(Stuggart)获得“青年艺术奖”( Kunstpreis der Jugend)。他逐渐使用一个更简化的颜色盘,发掘白色作为主题新的发展及可能性。

1966至1971年期间,他曾在汉诺威的Werkkunstschule任教,之後受邀到柏林Hochschule der Künste继续教学生涯。其中一个吉克最着名的展览大概是1977年的“第六届文献展”(documenta 6)。在德国及海外在其後亦有多个吉克的个人及团体展览,当中包括1995-1996年一连串於四个德国博物馆举办的回顾展:汉诺威的史宾格美术馆(Sprengel-Museum)丶乌帕塔尔的海德博物馆(Von der Heydt-Museum)丶萨尔布吕肯的萨尔州博物馆(Saarlandmuseum)丶以及纽伦堡艺术馆(Kunsthalle Nürnberg)。

吉克於2002年在科隆去世,其後获颁名为“ Niedersächsische Kunstpreis”的艺术奖项。时至今天,他的作品被一些德国及海外的公众博物馆纳入馆藏,其中包括:美国剑桥哈佛大学布施瑞辛格博物馆(Busch-Reisinger Museum)丶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丶法兰克福施泰德艺术馆及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

有关维伍德画廊

维伍德画廊(前称阿塞尔.维伍德画廊)(Axel Vervoordt Gallery)由鲍尔斯・维伍德(Boris Vervoordt)於2011 年成立。画廊开设於安特卫普中心具历史价值的空间,首展则为Günther Uecker的展览。1970年代鲍尔斯的父亲曾在此为Uecker和Jef Verheyen举办展览,而鲍尔斯特意选择在同样地点开设画廊。画廊的首展和其後的诸多艺术展都与公司古巷弄时期的历史遥相呼应,标志着公司在其後四十年里与艺术家们紧密合作的开始。

维伍德画廊的愿景是为个人艺术家创造最佳展示创作的平台。画廊长久的重任是承诺运用艺术家的作品库藏,以及重新发掘在生涯中未获赏识的艺术家,以珍藏和推广他们对艺术史的重大贡献。 画廊於2014年扩展至亚洲,空间设立於香港中环娱乐行。2017年,安特卫普的画廊搬迁到运河区(Kanaal),首展是白发一雄的重大回顾展。2019年,正值在香港开设其首个海外分部的五周年之际,香港的画廊搬迁至南港岛艺术区的黄竹坑,扩展成两层楼高的全新空间。

画廊早期设有专门的战後及当代艺术展区,主推欧洲丶日本丶韩国的艺术家,尤其是零派(ZERO)和具体派艺术运动(Gutai)的作品。随後,画廊又做了单色画(Dansaekhwa)专题。画廊的展品声名远扬,在全球艺术展中开始显山露水,馆藏也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