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试读

艺术中国 | 时间:2017-12-04 09:22:17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读书>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丧葬艺术,其根菱深深植入当时之关于生死、幽明等观念的土壤中。反过来说,汉代一般人的上述观念中未曾出现的想法,画像石里也无从表现。所以对画像石的内容进行分析时,有必要先对其思想底蕴稍事梳理。
  死亡是生命现象中最后的环节,汉代人往往能以平常心处之。汉·扬雄《法言》卷一二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而且汉代人认为死后不能复生。《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神形离则死,死不可复生。”《太平经》卷九○说:“人死者乃尽灭,尽成灰土,将不复见。”“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从西汉的知识界精英到东汉的早期道众,看法都是一致的。死后入殓下葬,埋进坟墓,则如山西临猗、陕西咸阳等地出土的朱书魂瓶上所说“生人自有宅舍,死人自有棺椁”。“生人有乡,死人有墓”。由于不存在复生的可能,所以死者“长就幽冥则决绝,闭旷(圹)之后不复发”;“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画像石墓的刻铭中也称自己是“万岁室”、“万岁堂”、“万岁吉宅”、“千万岁室宅”等,全无复发复出之意。
  但古人认为,人除骨肉外还有魂。春秋时的延陵季子说:“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这时魂尚无一定去处,有如孔颖达对这句话的解释:“言无所不之适,上或适于天,旁适四方”。

《仰观集》

目录

精彩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