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专访刘海粟先生之女刘蟾女士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 片长: 00:05:26 | 上传: 2009-08-04

 

艺术中国:今年是刘海粟先生诞辰113周年,逝世15周年,今天在炎黄艺术馆以“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的主题举办这样一个大型艺术展览,您有什么感想?

刘蟾:这是我父亲在北京最大型的一次展览。就是这个炎黄艺术馆,当时在黄胄先生筹建的时候,我跟我父亲、母亲就一起来看过那个展览的场景,黄胄先生就用了他的最后的毕生心血,起了这个馆,所以我对他的感情是特别的深。这次是我父亲来北京展是第四次,在炎黄展是第二次,所以呢我说这个展览逐渐的体现我父亲生前的意愿,就是他为什么要把这些画全部捐给国家,他的意思就是说,要把这些画让艺术爱好者来欣赏,他无言之中就是跟艺术爱好者在交流,因为画他说画会说话,观众看了以后他会有一种感受,他会体验到我为什么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他都会体验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的这个过程是我父亲的意愿中的一个很大的一个体现出来了,所以我说这个展览,是实现我父亲的意愿,就是让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来欣赏、来学习,大家可以探讨。而且他对黄胄先生也是一个怀念吧,我们每次来,我们看到郑(闻慧)老师,就是黄胄夫人吧,我们都很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们会想到黄胄先生。

艺术中国:在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已初现端倪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去看刘海粟先生的艺术,在学术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和重新挖掘的地方?

刘蟾:其实说这个外来的艺术冲击,这是应该说是第二大冲击,第一次大冲击就是我父亲时代,五四的时候,就是外来的西洋文化,所以我父亲就是感受很深,他是从一个常州的一个乡下的一个地方,小的地方来到上海的一个大城市,他就一直就是感受到就是外来文化,就西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但是,他就在这个冲击之中,他觉得他应该发展稳定就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固有的这个文化的底蕴,而且呢就是还要吸收外来的文化,就是利用外来的文化为中国文化来创造一个新的文化,他是觉得这是他的责任,所以他后来还去欧洲去考察,去学习,到卢浮宫去临摹去研究,就是为什么呢,就是他有感觉到现在是一个中西融合的时候,不用是再自闭自封封闭的形式,只有去接受,接受在为自己中华民族的这个文化来发展。

艺术中国:刘海粟先生在一生十上黄山,在高龄之时仍然步履不辍,并且晚年创作出大幅泼墨泼彩作品,您认为是什么动力支持他不断创新?

刘蟾:我父亲的思想永远是往前,在不断的追求、在不断的跟自己在较量。他的思想很新,比如说他是到欧洲去,他不是说我要去崇拜这个欧洲的文化,相反,他是去看,他说欧洲的文化也有不好的也有好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吸收它的精华,所以他的思想一直是很超前的,他的思想永远是很年轻的。你看的画,画的色彩特别艳丽的,就是他的个性就是这样的。他感觉他生在这个世上就是为艺术而生,所以他在不断的遇到苦难的时候,他还是非常的自信,他感觉永远是美好的,所以你看他作诗的内容、画画的内容,都是非常的有自信的。

艺术中国:刘海粟先生作为一个父亲的角色,对您影响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刘蟾:我觉得最后就一句话,就我父亲他不断地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他留给我们的最大的遗产就是他的精神留下来。

相关视频
中国的美术馆需要自己的民族主张
——炎黄艺术馆馆长何炬星专访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好友分享 添加收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