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佩尔茨:我现在是在追寻着逝去的影像

资讯>对话>

艺术中国 | 时间:2017-04-06 15:31:37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2017年3月27日,“现象之上——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系列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对于吕佩尔茨本人来说,这是他继2015年4月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的是“西方绘画的回归:马库斯•吕佩尔茨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展”之后再次来中国举办的大型个展。3月26日,吕佩尔茨为清华美院师生和媒体做了一次专项讲座。针对此次展览和讲座,艺术中国记者在3月27日展览开幕前对吕佩尔茨先生进行了专访。


吕佩尔茨接受艺术中国记者独家专访

艺术中国:这次展览的主题“阿卡迪亚在”您心目中的意义是什么?阿卡迪亚系列和之前的系列在绘画方式方面有哪些转变?

吕佩尔兹:我想这并不是说是一个具体的描述,它是一个氛围的东西。就好像说酒神赞歌它其实也是一个氛围性的东西,不是一个直接的再现,当然这两者中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张力,毕竟“酒神赞歌”(吕佩尔茨的绘画系列)是之前,而“阿卡迪亚”是2011年、2012年才找到的概念。

艺术中国:“阿卡迪亚”中裸女的形象是反复出现的,我想问一下这个形象有没有某种象征意义?

吕佩尔兹:不管是裸女、裸背或者其他形体,裸不裸体并没有意义。(翻译补充:裸体本身就是西方绘画的东西,裸的特殊性只是因为我们东方非裸露的感知比较特殊化。)更主要的是裸体在西方传统绘画中不断被再现,这更像是反思这个传统的过程,我自己在雕塑的过程中也要不断面对这个问题。


《尤利西斯•三》,130x162,综合材料,2011

艺术中国:在您的画面中的对抗与冲突是非常激烈的,包括残缺和完整,抽象和具象。我想问下这种冲突来自内心情感的冲突还是包含着画面结构性的需要?

吕佩尔兹:我是在画画,有这种图像性的东西,但是图像有所谓的类型或者是风格、主题。我就等于是从西方古典到现代中去选取适合我的东西来表现。

艺术中国:我对您的绘画过程有些好奇。在绘画之前,您有没有些必设的主题或草图?还是直接随着自己的感觉来进行绘画?

吕佩尔兹:我不是按您说的这种方式来创作的。因为我从十五六岁开始就知道自己此生是要做画画这一行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画画了。绘画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并不是说我突然有一个想法了就开始画了。而且每一个作品总是产生于它之前的一个作品,它是互相衍生的。画画就像浇花一样,你一旦不画了,花就死了,所以你要不停地去浇灌。

艺术中国:“创新”是一个困扰当代艺术家的问题,绘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有非常成熟的艺术形态,我想听一下吕佩尔兹先生对绘画创新这个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吕佩尔兹:我觉得基本的错误就在于人们有一个误解,以为总可以创新,而在绘画当中没有新鲜的东西。绘画是一个永恒的语汇,但是却永远有新的艺术家。他们都基于传统的基础上,以当下的问题来创作。然而他们所做的是拿现在的东西来契合以前的理想。


《空间幽灵:无神论者》,200x162,布面油画,1987

艺术中国:从您的画中能看到许多古代和现代大师的绘画元素。您认为艺术史从古代到现代有没有必然发展的逻辑?或者只是随机变化,您从历史上的大师身上吸收到了什么东西?

吕佩尔兹:当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开始画画的时候,我们想的是要砸碎一切东西来更新,另起炉灶来造自己的东西。而且当时是出于误解,我们用了“先锋”这样一个词,但是最后我们发现,我们丢了图像或者绘画这样一个东西。我现在是在追寻着逝去的影像或印象。所以我要回到那个时代,回到影像残存、丰盛的时代,去追忆它。我现在就是在做这个事情。


吕佩尔茨的雕塑作品

艺术中国:我对您的雕塑非常有兴趣,我不知道吕佩尔兹先生雕塑的造型来源是否有远古时代雕塑的遗迹,还是来自近现代雕塑家的传承?另外,雕塑上的色彩是出于你作为一个画家的习惯还是有其他意思的表达?

吕佩尔兹:在1900年前后,罗丹把残缺看成是对雕塑艺术的发现。它是古典时候的完整品,但是他以残垣断壁的方式让我们接受下来。我们在残破当中看到了完满,达到了古典艺术的高峰。在古典时期,所有的雕塑都是彩色的。画在雕塑上的色彩是不会持久的,这种不持久的色彩一方面是对古希腊雕塑的讴歌,另一方面是对时间流逝本身的讴歌。

艺术中国:昨天讲座上您说到关于艺术国际化话题。我非常赞成您说的今天的全球文化出现了一致化的倾向,地域的独特性在减弱,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艺术的国际化也给艺术家带来了广阔的视野,不拘泥于单一的世界观。您怎么看艺术国际化的利弊得失?

吕佩尔兹:首先我觉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误解了艺术的使命是什么,误解了艺术的使命才要强调它的国际性。现在艺术的概念已经被大大地泛化了,已经不是原初的艺术概念,所谓的创造性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已经达到了狂野和无拘束的境地。有一些装置,比如大鲨鱼(编辑注:达明•赫斯特作品),所有的都是好玩的,而且具有批判性的,具有煽动性的,而我是一个画家。


《头盔•二》,235x190,布面油画,1970

艺术中国:您对于美国抽象主义画家是比较欣赏的,认为这是欧洲的传统。而像安迪•沃霍尔这样的画家则代表了美国的传统。在今天的多元的世界里,为什么要按照民族国家来划分文化传统呢?

吕佩尔兹:康定斯基应该是在德国包豪斯期间对抽象绘画的发明,当然在俄罗斯也有抽象绘画的鼻祖,在美国也是一样。然而在历史上去追究先后是没有意义的,你也可以拿来拿去都无所谓。但是究其究竟,抽象的绘画和表达方式还是来源于欧洲本土的绘画方式。我还可以问到底谁发明的画笔?发明的刷子?意大利人说他们发明的意大利面,而中国人说他们发明了面条。

艺术中国:最后一个问题,您昨天在讲座中谈到了对中国艺术的看法,您认为中国艺术非常丰富,拥有庞大的资源。那么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对年轻的艺术家有没有什么建议?

吕佩尔兹:中国有非常大的潜质和契机来重新找到自己的图像,自己的绘画。我们可以忘掉美国那边,不要老去看钱,而是去做艺术。

 

翻译:王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简 介

马库斯·吕佩尔茨生于1941年,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被誉为德国国宝级艺术家。吕佩尔茨极具才华,绘画、雕塑、诗歌、爵士乐,无所不通;他狂放、执着、敢言,自视为天才艺术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