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以下简称“艺”):您曾经多年担任韩国的美协主席,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韩国现代美术的情况?
李斗植教授(以下简称“李”):韩国的现代艺术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这样一个起始阶段,它有一个直接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转变过程。同时当时历史上也有过日本的一段侵占时期,也是促进韩国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当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留学日本的一些艺术家们,他们去日本以后就学到了西方的各种现代主义的各种模式,然后引入到本国内,这样的发展阶段大概一直延续到了五十年代末。
六十年代可以说一个分水岭,在六十年代以前有过非常多的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潮流,包括抽象、现代主义的点、线、面还有一些活跃于西方的很多艺术形态。六十年代以后,有一些成熟的艺术家们开始慢慢寻找所谓的“回归自己”,重新寻找一些东方的元素,并不只是说是韩国的元素,他们直接寻找的是东方的这种精神和东方的因素。这样一个成熟的阶段,也存在着一个多元化的局面。
比方说60年代到90年代是西方多元化最活跃的时候,韩国也受西方的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积极进入到一个多元化艺术的发展阶段,但是他们思考的根源还是在东方精神上,所以这些艺术家到了40岁这么一个年龄段的时候基本上还是在寻找东方根源的状态比较多,这样也算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状态。多媒体的发展上,韩国出现了白南准先生这样非常有名的艺术家,韩国可能是世界上IT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根据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在现代美术领域的里的媒体运用、多元化的艺术媒介、艺术领域都是发展的比较普遍的现象。
艺:谈一下您的绘画,是否您的绘画从一开始就与西方的抽象绘画不同,有很明确的意旨和取向,最后吸收中国传统书法的元素,回归到“大象无形”?
李:李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在韩国的大学里面学习美术,当时韩国的教育情况基本上也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模式,他当时确实接受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很大的影响。在他即将要毕业的时候,深入考察过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表现方式,随后也去欧洲等西方的各个地方实际的考察过它的发展过程,从中他发现了这些所谓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有很多因素是从东方的一种精神上启示的,它的之后的发展也是归于东方精神的一个领域里。他从30岁的中期,34岁的时候,正式的开始转向,深入研究东方精神出发的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到现在大概有30年左右的时间,他一直是摸索着这个道路,而且一直是始终坚持这样的一个观念,来延续和发展了他的“大象无形”的这样一个抽象表现主义的画风。
艺:您多年担任釜山双年展的运营工作,您觉得亚洲的双年展应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体现出东方文化的风格、地域性和本土文化的特色?
李:目前全世界有很多双年展在盛行,在全世界有很多多样的双年展的趋势下,这个问题是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而且又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所谓全球化的双年展实际上是一个全球网络的双年展,一旦形成一个网络以后,它的相似性、类似性会极具雷同。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网络的格局当中,它要是再失去各种地域的特色,以及它发挥的潜在的作用性的话,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所以现在的双年展更需要具备一些它本地的特色。
比方说在亚洲进行的双年展,它应该具有亚洲风格的面貌,所以作为釜山双年展的负责人,我现在努力做的方向是寻找具有代表亚洲文化性特色的更多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来参加到釜山双年展。其实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要寻找什么是真正的亚洲的精神、亚洲的视觉,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并不是说亚洲的艺术家就能代表亚洲的精神,在美国的艺术家同样能够具有亚洲的精神和视觉,所以这样一个难分的分界线也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一个很大问题。虽然这是一个极具艰辛的过程,也是对釜山双年展来说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决心,是因为我自己在自己的绘画过程当中也有一个寻找东方的过程,在釜山双年展上之前是以西方的现代美术为主的,可是我也坚信以后和未来亚洲的精神和视觉将在这个世界的艺术领域当中占有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