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骁纯:在“师古人”与“师造化”中创造

时间:2009-04-30 | 片长:刘骁纯:在“师古人”与“师造化”中创造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张仃>世纪心路 笔墨人生>

  这次来主要是看看张老,“写生”“焦墨”“传统的坚守” 这里面最不容易的是一直坚持。半个世纪,思潮变化特别大,改革开放以前,写实处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写实遭到批评,一写实就是低档的东西,这里面也有传统,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张先生能坚持不懈的找, 针对一个问题:明清之后, 四王 陈陈相因,主张是要有“古意”,古人的气息,古人的“脚汗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代的主流画坛风格是陈陈相因,形成画面的疲软,没有力量,张老特别注重现代人画山水有一个力量,他有一个概念叫做“画的压墙力”, 就是说画挂在美术馆的墙面上,他能够镇得住,能压得住这个墙面,他认为这个画要有时代的力度感, 写生坚持这么长时间是有道理的。也是想的一个问题,扭转“师古人”,“出世”,他强调的是“师造化” “入世”,所以他的画的面貌越来越鲜明,他从“师造化”重新找到一个自己的定位,重新起步的时候,肯定比传统的经典比,它的起点是低的。但是重新起步之后,从写生再到写意,这些既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写生,这还有他特别强势的一点就是焦墨,这形成张仃先生的一种面貌。这种面貌是他艰苦跋涉,几十年一步一步的走的,这是最感动人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