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正:信仰之华

时间:2009-06-16 10:52:04 | 来源:zhunaizheng.com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来到江河之源——那遥远的青海。沿着自上游蜿蜒而下黄河行进,就可以找到一个藏语称之为“热贡”的地方(今译库日仁二里)。夹岸前后远近,耸列着黄土红泥和青石灰岩交错起伏的群山。置身其间,仰眺四顾,嶙峋怪异又层层环抱的峰仞威势相迫,令人顿有超尘绝世之感,继而又有几丝失援无望的恐惑袭上心头。尽管人类生存的意志是强韧的,始终流动着征服自然的热血。但在这般巍峨严峻、原始苍凉、裸露无遗的自然伟力面前,人们似乎难以与之抗衡,更无从征服。于是就会转而顺受、适应,将自身寄托于法力无际的神灵保佑,祈求来世命运的转化。而造物主却也并非一味冷漠,冥冥中还是个给人们一个补偿和慰籍:就在这旷野荒寂而无边的高原上,怜爱地流淌出乳汁般的黄河水。给予生命少许的滋润。所以,才能在峰回路转之处,见到一片片草木树丛,这些狭小断续的绿洲,既是人们在世生存的土壤,也是来世生命的希望。宗教,也就容易在这样特定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得到传播生根和兴盛发展。人们将自己所有的一切交付信仰、贡奉给神,这使宗教君临一切,拥有一切。所以,在那里才有壮伟、繁复、堂皇的寺院与四周穷苦众生的贫困形成鲜明的对照。进入这些地区,疏荫掩映的庄廓村落低矮土屋,总是围绕着高墙深院的喇嘛寺庙,在上空同时升起炊烟和香火。而宗教的精神又需要通过大量的视觉形象牢铸在众人的心中。于是,造就了宗教艺术。虔诚的喇嘛信徒中出现了富有才智的画工艺匠,专职事艺。他们博取了印度和西藏佛教艺术及中原汉族寺庙艺术的优长,融合成自成一支的藏传佛教艺术。代代相承,不断演进,逐渐形成了闻名于各个藏区的“热贡”艺术,尔后又流传至邻近诸佛教国。其中最优秀的一批匠师,都出自于一个俗称为“五屯”为首的村落(即五屯、年都乎、过麻日、保安),兴许是得到了神之点化和接受了地之灵气,世世传授,人材辈出,蔚成画风,因此更有“画乡”、“画派”的美名。

这里许多自幼就穿上红袈裟的小喇嘛,从出家那天开始,就进入了宗教艺术的殿堂。于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他们的信仰,呕心沥血笔必不苟地完成一幅又一幅的壁画、唐卡,塑造一尊又一尊的大小佛像。这些专心致志,凝神不分的艺匠,其实在内心也必然孕育着一个普通人强烈的生命欲望,只是他们只能将这些长期压抑的欲望变为执著热烈的宗教感情,以其全部心志倾注到艺境,才可能有如此惊人的毅力,年复一年,不论秋冬春夏,运用所有的情感与智慧,使自己的作品发出绚烂的光华,藉以流传后世百代,扬播四方,而虔诚的灵魂也就得到了真正的安宁和归宿。  

曾经有过一场历史变革的烽火,无情地焚毁了那里大部分经过数百年精心构筑的喇嘛寺院。当时笔者刚刚由京远迁青海,在那些断墙残垣中踯躅徘徊,臆想着往昔的一派辉煌……而三十余年的今天,岁月的烟云已随时代之风而飘散,笔者重游此地,吃惊地看到一座座、一群群的寺院已经迅速修复还原。袅袅的香火青烟处处升起。驰名遐迩的“热贡”壁画、唐卡、堆绣、彩塑又奇迹般崭新地铺呈备尽。光彩鲜丽,耀眼夺目。这种复兴的动力无疑来自一种信仰深固的积淀,所以并非不可思议。因为,归根结蒂是人自身创造了神与宗教,而宗教艺术又是人受了神和宗教的精神洗礼的一种还愿,它的恒久价值与真谛大概即源于此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