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家们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中外艺术家太行山对话渐渐接近尾声,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们从陌生到熟悉,开始分外珍惜在一起进行艺术交流的时光。今天有一队艺术家来到了安阳市参观殷墟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两座博物馆一为文物陈列一为文字发展历史展示,无论是殷墟还是文字博物馆都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中外艺术家们在博物馆中与历史对话。

中外艺术家们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合影留念

上午一到安阳市,中外艺术家就直奔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而去,在宫殿宗庙遗址的朱红色建筑群中有一个用甲骨形状做成的喷泉,在喷泉的水池中有一群鱼儿。在艺术家袁顺的眼中,这群鱼儿就像是一个流动的太极八卦图,自有一番天地之道蕴涵于其中。在殷墟中展出了在此出土的铸铜陶范、铜戈、青铜矛、铜圆鼎、铜方鼎、方彝、铜爵、石磬、动物形制的玉器,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殷商时期器物。

中外艺术家们观看博物馆陈设

甲骨文的发现可谓是“一片甲骨惊天下”,作为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是殷商时人们记录占卜的方法。艺术家们对于甲骨文很感兴趣,纷纷在在甲骨文写意书法展的长廊中驻足钻研。韩国艺术家柳时浩惊叹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来到殷墟才知道文字的源头,比如‘沐浴’原本字义是分开的,‘沐’为洗头,‘浴’为洗身。”

俄罗斯艺术家谢夫楚科认真观看博物馆藏品

美国艺术家杰弗里开玩笑的说道:“听说殷墟的妇好墓随葬品里有最早的火锅形制的器皿我早就很想来看看了,没想到还能在甲骨文里看到能让我想起火锅的象形字,比如说甲骨文的‘乡’字为两个人坐在一起吃饭,中间的烹煮器皿写得很像是火锅的形状。”

中外艺术家们观看博物馆陈设

下午中外艺术家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一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以一种叙事性展开,从中国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开始一直到甲骨文、金文,再到篆、隶、草、行、楷书,再演变到现代汉字,整个文字博物馆可谓是梳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字历史,也同时展出了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字。中外艺术家们在对中国文字有了一个宏观把握之后不禁为中国文字而折服,而书画也本是同源,艺术家们纷纷表示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像是让他们找到了文化的根基所在,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激发出了新的灵感火花。

中外艺术家们观看博物馆陈设

中外艺术家们对甲骨文产生浓厚兴趣,仔细辨认文字

希腊艺术家玛丽安娜拍摄甲骨文

德国艺术家尤塔·波波与旅德艺术家袁顺

6月17日 中外艺术家太行对话第九天:探寻文明源头

  中外艺术家太行山对话渐渐接近尾声,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们从陌生到熟悉,开始分外珍惜在一起进行艺术交流的时光。今天艺术家们在博物馆中与历史对话。

来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6-18 01:55:02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
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上一页希腊艺术家玛丽安娜与美国艺术家杰弗里观看博物馆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