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新作在英国博物馆开展构建桃花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1-12 11:31:01 |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当代艺术家徐冰在英国的V&A博物馆造出了一座“桃花源”,这件装置作品有着对东方传统意境的向往,也有对现实中国的反思。从美国回到中国担任央美副院长的徐冰近年来一直用这样大型的作品对现实发声。

徐冰从中国运来了巨大的山石,将它们切割、打磨,放置在中庭花园里那潭著名的椭圆形人工湖的四围。经过处理后的巨石高而薄,几根钢筋从石中穿过,固定在湖边。石头纹理像经过皴染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这片异域之地,徐冰构建了一个有中国传统独特景观的世外“桃花源”。也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理想的栖居地。创作的灵感是这潭湖水。湖水四周是博物馆老式的英伦建筑,喧嚣的现代世界被隔绝在外。这让徐冰想起晋人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徐冰想,所谓“世外桃源”,大概就是如此。他从中国五个不同的地方找来约9种石头,其中包括著名的黑灵璧石和太湖石。在古代,黑灵璧石用于建造编钟,太湖石多用于修筑花园。

徐冰的方案是围绕这潭湖水搭起9组假山石,将这座人工湖变成文学世界里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他刻意将入口开得很小,对应文字描述的“初极狭,才通人”。往前,便是“豁然开朗”之境。湖水里布置游鱼,周围的石山上七零八落地散布着陶屋,代表桃花源里的民居。精巧的小陶屋在景德镇烧制而成。游人可以侧身进入如画的境界,观看面前的山石美景,以及陶屋里“人类”的生活,徐冰称之为“二维半”的概念。陶屋里有新媒体装置,屏幕上播放着类似于“兔斯基”的人物符号,代表着桃花源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居民。古老的桃花源与现代符号重叠在一起,产生诙谐而又复杂的含义。

徐冰将桃花源的一部分做成了类似“火焰山”的地方,沙漠里宝盒敞开着,珠宝洒了一地,而对面就是陶屋和居民,这是一个毫无纷争的理想之地,没有人在乎眼前代表金钱和权力的珠宝首饰。徐冰形容自己和同事们像“一群过家家的孩子”,在一起嬉戏玩闹,创造了一片自己理想中的房子。

而这个存在于想象中的中国古式“理想居住地”,承载了艺术家徐冰对现实的迷惑和反思。“过家家”并不容易。为了赶进度,测试“桃花源”的可行性,徐冰经常连夜不合眼,已经连续打了几天的吊瓶。“手背都有点肿了。”他伸出手自己低头看看,低声自言自语。

这组装置看上去讨论的是一个关于居住环境的问题,近一年来,北京的雾霾让这个话题尤其沉重。徐冰认为,无论是现实中的居住地,还是人类对精神出口的寻求,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桃花源”在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心中的地位,正有着双关的含义。

作品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在仙境中旅行”,但徐冰起的中文名并非如此,它读起来有些拗口——“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这个标语口号式的表达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属于徐冰他们这代“五零后”的记忆。虽然徐冰不太愿意阐释其承载的关于“乌托邦”的政治含义,但这样一个标题已经足够说明艺术家的态度。

“没办法,我们这代人就是在那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徐冰说,如今想来,这样的句式其实是“悖论”。“某某理想一定要实现”,原本就包含了悲观和无奈的成分,“也许永远实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