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埃克斯市的“黑蓬”舞蹈中心,是法国19个国家舞蹈中心里首家硬件全新者。普雷热卡日芭蕾舞团提供
有人说,“巴黎街头的踏脚石都是艺术品! ”昨天,法国不愧“欧洲文化中心”盛名。
今天,法国不虚“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美誉。是倚重历史的恩赐?还是缘自岁月的眷顾?可否解码?
法国宪法规定,要使一流艺术能最大限度地传播给法国人。
法国每年在文化上投入3600亿欧元,文化部每年投入40亿欧元。“大众不会自觉消费严肃艺术,引导必须靠政府。 ”
“艺术是社会的‘针’ ,疯狂的艺术家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
“我们从来不强调法国的民族艺术,法国是全世界的。 ”
“只要不违法律,艺术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如果我们认为哪个艺术家好,我们就给他一个法国国籍,让他成为法国人! ”
有人说,“巴黎街头的踏脚石都是艺术品! ”
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巴士底狱遗址、先贤祠、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这里布满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地标。
梵高、高更、罗丹、莫奈、马奈、德加、米勒、雷诺阿、塞尚、库尔贝、安格尔、德拉克洛瓦……这里无处不与艺术大师“相遇” 。
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萨特、加缪……这里的文学巨匠数不胜数。
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你熟知的艺术流派和思潮几乎在这里都可以获得印证。
卢米埃尔兄弟在这里为世界编织了电影的摇篮,戛纳依然上演着国际电影节的盛宴。
闻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琴语,塞纳河里流淌着圣桑、伯疗滋、德彪西、拉威尔、比才的音乐。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爱马仕(Hermes)、香奈儿(Chanel)、卡地亚(Cartier) 、轩尼诗(Hennessy) ……香榭丽舍大街橱窗里传达着流向世界的时尚符号。
……
昨天,法国不愧“欧洲文化中心”盛名。
今天,法国不虚“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美誉。
是倚重历史的恩赐?还是缘自岁月的眷顾?
唏嘘、赞誉、折服之余,在这些显性文化成就背后,可否寻迹到什么人为的隐性密码?
“法国政府支持文化艺术由来已久。1946年法国第四个共和国制定的法国宪法中,就明确要求保证儿童和成年人接受教育、职业训练,以及文化权力机会的平等。1959年戴高乐总统成立的文化部,确定创立文化部的使命是保证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得到创作,保证最高水平的艺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深入到最广大的法国民众中间去……”法国文化部艺术司舞蹈项目代表洛朗·万科(Laurent Van Kote)日前应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讲座时坦言。
艺术是灵感的“孩子” ,艺术是个人化的创造。但艺术的生成和生命需要适其生长的土壤,需要推动她发展的力量。借助洛朗·万科揭秘法国文化与舞蹈发展政策这个小窗口,也许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解码法国文化。
国家理念:大众不会自觉消费严肃艺术,引导必须靠政府。
“为什么法国政府大力资助严肃艺术的创作和推广,因为我们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大部分普通百姓是不会自然而然地去消费严肃艺术品的,他们会去看电视、看电影,会把钱花在购买日用品上,而不会自觉地去消费严肃艺术,所以引导必须靠政府。 ”
“国王来见您了” 。国王的侍卫对正在创作的艺术家说。
“我的曲子还没做完,让他等一会。 ”艺术家毫不客气回应侍卫。
侍卫胆颤心惊地禀明候在门外的国王。国王却道:“那就等他一会吧。 ”
这是诠释十七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艺术情缘的电影《跳舞的国王》中的一个桥段。
如果说这个自己酷爱跳舞,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为芭蕾的诞生、规范与繁盛奠基的“太阳王”对艺术家的厚待是爱屋及乌,那么,将埃菲尔铁塔设计者埃菲尔、印象派画家塞尚、音乐家德彪西等艺术家的头像印于法郎纸币上,也许足以成为艺术在法国社会地位的另一种佐证。
“艺术是真正能够驱动民众敏感度、想象力和创造力最重要的工具。 ”这是戴高乐之所以笃信艺术对人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原由,洛朗以此来重申法国历届政府重视文化艺术的传统根深蒂固且沿续不断。
这样的观念,这样的传统,直接带来的是长久以来法国政府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