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美术馆
北京画院美术馆——继承京派绘画的传统
北京画院美术馆下辟齐白石纪念馆,以收藏、陈列、研究齐白石书画作品为主,将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及文献近2000 件藏品分为十个系列专题陆续陈列展出。自2007 年吴洪亮任馆长开始,北京画院美术馆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了“20 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活动,目前已举办李苦禅、李可染、吴作人、董希文、庞薰琹、周思聪、黄胄、黄宾虹、张光宇等30余场专题展览。
最小的美术馆要有最大的传播效果
虽然拥有价值不菲的馆藏,北京画院美术馆在刚刚建立起来时,还以出租展厅为主,馆藏展很少,而现在以馆藏为主的品牌展览愈发具有影响力。据馆长吴洪亮回忆,刚刚任职时想做一个展览,借展都十分艰难。2013年,吴洪亮刚好40 岁,担任馆长已经五年,至今仍是十大美术馆馆长中最年轻的一位。在担任馆长之前,他曾是范迪安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艺术相关性不高,后来通过策划北京国际双年展齐白石特展、北京奥运百件奥运雕塑项目等,被邀请加入北京画院美术馆担任馆长一职。
今天,北京画院美术馆已经从画家家属不愿意拿出自己的藏品,发展到20 世纪老画家的画作可以随时借到。据吴洪亮介绍,建设美术馆时最花钱的就是灯,2005 年时,1.35 万元的灯一口气买了几十盏。但这么大的一个房子,要有拿得出手的藏品,再加上懂收藏懂保管的研究人员,才是一个美术馆。
1956 年成立的北京画院前身是1920 年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此后另行成立的湖社是该组织形式的继续发展,京派绘画大师诸如金城、陈师曾、陈半丁、胡佩衡、于非闇、徐燕孙、齐白石等很多代表作都藏于北京画院美术馆。
作为北京画院旗下的美术馆,它的面积并不大。事实上,它是十大美术馆中面积最小的美术馆——展厅共四层,每层不足300 平方米。小馆如何办出水准、办出特色,是北京画院自成立之初就考虑的问题。“一个大美术馆里可以同时举办几个展览,其中总有一个是观众心仪的。而小馆只有用心做精,能够给观众以充分的信息、滋养和感动,才能留住观众。”吴洪亮说。
近年来,北京画院美术馆依托画院丰富的馆藏,开展了20 世纪京派绘画大家艺术的研究,以“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系列展览”为核心,彰显齐白石艺术的当代意义,发掘齐白石艺术在中国画艺术现当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20 世纪北京美术大家系列展览”至今已经办了30 多场,成为北京画院的品牌展览。此外,对于外来展,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也进行严格审核,以保证展览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品位。
有效传播才是正途
公共教育是美术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北京画院美术馆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每逢重大展览,北京画院美术馆都会举办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动,如“打开艺术之门”已成为该馆公共教育服务的品牌活动。吴洪亮介绍,随着位于北京雨儿胡同的齐白石纪念馆的开放,北京画院美术馆还将以那里为新的基地做公共教育活动。北京画院不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结合展览举办讲座,因高品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我们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听众,只要在网上发布信息,讲座现场就满员了。”吴洪亮说。与其他公立美术馆不同的是,北京画院美术馆虽然免费开放,但是并不关心进来观众的数量,因为大部分都是专业到半专业人员。吴洪亮着重提到了“有效传播”,他给本刊记者看了一条短信——“每一次都充盈着感动和喜悦,觉得自己被洗干净了一样。”这是中央美院一位设计老师发给他的,这个老师刚刚看完目前正在三楼展出的齐白石三百方石印展。
“今天我们太重视简单的大众传播比如说电视、广播、互联网,所谓的信息爆炸,但是其实是信息被大量放纵以后在这个过程中被无效地消费掉了。你好像听了很多,但实际上你没有听到什么。我觉得美术馆在今天也有这个问题,就是你传播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其实后来发现看完了,不记得我看到过什么。”吴洪亮说。
对话馆长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馆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Q:2012 年北京画院做张光宇的展览时,已经是第三个张光宇的个展了,您以什么方法避开之前展览的主题?
A :那一段时间正好是秋天,我从院里面走过时正在落叶,我的方案叫一叶知秋,把一片树叶想清楚,弄明白,再延伸到整个20 世纪中国美术,这种方式一直在延续。我做一个个案,包括张光宇那是个案中的个案,可能是我做一个叶子的叶脉。
Q: 齐白石作品在拍卖市场中创下4.2 亿的价格对您管辖的齐白石纪念馆有影响吗?
A :钱是很好的传播手段,从我的角度我很感谢它们。无论这一张画到底是真拍还是假拍,这里面还有无数我们作为专业人士的疑问。但是钱能帮助我们传播,我是齐白石纪念馆的馆长,我觉得我是占便宜的,至少告诉别人中国有一个齐白石,他的画卖得很贵。他为什么卖得贵呢?就会有人去看一眼的,可能就会喜欢上中国画了,这些过程必须把它的正面因素看清楚,从我们学术角度讲我不是很排斥市场的。
Q: 对于捐赠的藏品,在甄选上严格吗?
A: 也要严格审,一张作品进入美术馆我们是要长期花钱的,存放、研究、展览、出版都要花钱,当收进来的作品发现不仅我们这几十年不会关注它,可能未来500 年也不会关注它的,收这样的作品就是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