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馆长朱利安·瑞比谈美国的博物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29 08:51:07 |
文章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在美国私人向博物馆捐赠藏品是否是一个普遍现象?

瑞比:很多大收藏家都愿意捐赠,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美国跟欧洲还有些不同,欧洲也有人捐赠,但在美国你会看到很多人不仅是捐物,还有很多富豪会捐钱用于博物馆的建设。美国绝大多数都是私人博物馆,基本上是由民间力量来支持,博物馆的管理和决策实际上是董事会的形式。我们史密森博物学院有点另类,我们才是国家性质的,这是美国博物馆中的极少数,我们有一部分钱来自联邦政府。而其他大多数博物馆,政府是极少有资助的。在美国传统上有两个做法或者说是两个理念:第一,美国人认为自己应该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你有钱有地位以后,应该为社会或者是为国家做出贡献;有钱以后,更重要的是因为你要回馈社会,为社会来做贡献,这是你身份地位的表现,这个观念深入人心。第二个是国家的支持,会给捐赠人税务上的优惠。日本也有很多私人博物馆,但和我们的情况还不同,日本多为家族性质博物馆,很多是不向大众开放的。在美国,创建的目的还是向公众开放和服务,很多是为当地城市建设的博物馆,所以理念是不一样的。

三联生活周刊:私人博物馆捐赠给社会后,是否变成公立或者是国有性质的博物馆?怎么能让其进入良性的运营?

瑞比:我们的两个博物馆,当时的协议是这样,藏品是捐给了国家和人民,捐赠给史密森博物学院,史密森博物学院相当于中国的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大的博物馆群落,所以我们这两所美术馆的所有权与美国大多数博物馆是不一样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并不是国家博物馆,它当时改建、重建的过程,一共自筹资金8亿美元。不过有点奇怪的是,我们的博物馆,虽然叫国家博物馆,但是以捐赠人个人命名,而且政府也只是给一部分拨款。我们的经费是三个来源:1/3是自筹;1/3来自于捐助人给我们捐款的银行利息,有些捐款人规定,只能使用捐款的利息部分;还有1/3来自于联邦政府。我们也是美国极少由联邦政府拨款的机构。其他的博物馆,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oMA都不是国有的。

三联生活周刊:政府会对这些私人性质的博物馆有政策方面的支持吗?

瑞比:国家主要还是从税收方面进行支持。比如你想给大都会博物馆来捐东西,你可以免税,是鼓励你来支持博物馆,这是有法律保证的。在美国,所有叫“博物馆”的都是非营利性组织,政府是有政策来扶持的。比如博物馆的土地是不收税的,卖纪念品、商品也是不收税的。还有的博物馆有一些基金,他们可以投资,投资所产生的利润也是不收税的。大都会博物馆的地就是纽约市政府圈了那么一块地给他们。这些政策是希望博物馆越做越好,受益的是大众。

三联生活周刊:在美国,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能否参与商业活动?

瑞比:在美国是非常非常严格的,尤其在史密森博物学院群体下面,我们的工作人员如果从事商业性牟利,必须要向博物馆或者史密森汇报。而且你参与的一些事情,虽然不直接牟利,但要是和博物馆的利益相冲突的话,一定要汇报,通常是不允许的。我举个例子,来博物馆之前,我自己开了一个出版公司,但是来之后便把这个公司关了。个人的行为不能和博物馆的利益有冲突。比如卫其志先生是做中国古代艺术的,他就不能收藏中国艺术品或相关的东西,一旦发现后果就很严重,肯定被开除。

三联生活周刊:史密森博物学院是由20家包括历史、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博物馆和9家研究机构组成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群,这种规模操作起来是不是难度挺大?

瑞比:非常难做。20家博物馆的性质、历史、规模、藏品都不一样,每个博物馆都自主管理,在行政和财务上独立运营。史密森总部集中管理整体的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筑维护、法律等方面事宜。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之间可以有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

三联生活周刊:一年有几个特展?

瑞比:一年大概是10个左右吧。超大规模的就是两个,中等规模是5到6个,其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展览。我们不一定要求大,但是我们更求新求精,有学术效果,比如我们一个特展里面可能就一件展品。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关于高丽佛教绘画的展览,总共只展出3幅画,这样就要求策展人引导观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深入来看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