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校长:人文艺术与科学 一流大学本质所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24 06:55:22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谢和平,著名力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四川大学校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极大成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必不可少的人文艺术教育

作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综合型大学的校长,我始终认为,人文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我们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内在要求和本质所在。

首先,一流的人文艺术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设置上都有一个共性——强调文理兼备,他们几乎都有文理学院,都有以文史哲为核心的人文社会学科和以数理化为核心的自然科学学科。以理工科见长的加州理工学院专门设有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同样以理工著称的麻省理工学院也设有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学院。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是大学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

其次,一流的人文艺术是建设一流大学最重要的精神源泉。人文艺术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平静、带来灵感的冲击,能够营造追求真理、学术自由的氛围和环境。一流的大学不仅仅体现在学科上的领先,更体现在社会价值、文化精神上的引领。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环境是一所大学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大学的灵魂。

所以,一流的大学,关键是要拥有优秀的文化成果、完整的道德素养与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她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神圣的学术殿堂、社会的精神家园,才能够真正称得上一流,否则,她所支持的科学也可能变为人们的公敌。

人文艺术是人的灵性所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所在。人首先要有人性,其次是要有知性,还必须实现人性和知性的统一,这样才能够使自身既区别于出于本能行事的动物,又避免以智慧造成危害人类的后果。

人文艺术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内在要求。什么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不仅有知识、更有文化,不仅有智慧、更有责任,是在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有修养、有境界、有能力、有视野的人。

所以,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教化每个人的潜质,激发和彰显人的本善,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大学教育的目标,就不能仅限于为学生提供职业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品格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是要教会他们“成人”。在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人文艺术教育必不可少。

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大都是把教会学生“成人”放在第一位的。以科技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学要求本科生在头两年不分专业、不论兴趣,都必须选修一门名为“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课程。该课程从对全球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研习入手,帮助学生更多地思考“人何以为人”,使学生明白“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道理。在哈佛大学,人文艺术课程在本科生的课程中占到了全部课程的40%。理工科学生,要想取得学位,也要学习占学分25%的人文社科类课程。

在我国教育历史上,同样强调人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孔子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蔡元培先生也提出了“科学救国”与“美育救国”的口号。

大学教育的宗旨,一为普及和扩展知识,一为扩展学生的心智。所以,我们综合型大学的教育就应该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全面教育,而不是单一的、缺失的教育,既要通过科学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知性,也要通过人文艺术教育来实现学生的人性养成,使学生能够多一份人文素养和人文境界,使他们不至于狭隘和过于自我。

人文艺术更是人类历史进步、实现传承创新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创新不仅需要执著探索、求真求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还需要丰富的想象、突破的勇气、审美的情趣等艺术素养,审美带来的情感、冲动、直觉常常能使科学家瞬间进入创造性的化境。

科学与艺术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传承创新需要二者的充分融合。人文艺术的直觉能够为科技的传承、创新带来灵感。大科学家根兹堡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过,我读到歌德的诗,无数的思绪一下子冒了出来。科学思维往往体现在大量的系统的逻辑思维上,但是,原创性科学发明、发现的源头、却往往是人文艺术所带来的直觉、灵感和顿悟。人文艺术能够把握科学技术传承、创新的方向。较高的文化修养与广泛的学识可以防止思想僵化、片面,才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把握科技发展的方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人文艺术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人文艺术能够为传承创新带来必要的思维方式。

大学迈向一流的努力

人文艺术使人性更彰显,使人才更完善,使大学更具活力,使人类历史不断创新向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文艺术是我们办一流大学的本质所在和必然的发展方向。

基于这样的认识,四川大学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四个具有”,即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倡导川大学子“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要有智慧,更要有责任”,全面构建人文艺术素质课程体系,打造全球第一个“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汇聚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人才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学科的交融、探索的实践,努力使师生在科学的魅力和艺术的熏陶中涵养气质、启迪智慧、开拓创新,力争建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启发、感悟和汇聚中心,打造面向全校、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开放、互动的平台,培养“乔布斯式”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典范。

同时,我们正在谋划未来十年川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科生教育,正在构建以深化人文艺术底蕴、强化理学基础、夯实专业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扩展国际视野的文理工医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的课程体系来培养人才,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川大本科人才培养。我们鼓励交叉学科联合培养本科专业,比如:数学与经济的交叉专业,生物与医学的交叉专业。

我们特别希望,综合性大学培养的艺术人才和未来的艺术家,要“品艺有道,学养人生”。艺术是一项崇高的、高尚事业,弘扬的是真善美,这就不仅需要从事艺术的人才有艺术的灵感和天赋,更需要有修养、有学识,有扎实的文化内涵,还要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我想,艺术创作的过程,实际就是艺术家们的气质、修养由内在而外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艺术创造者本身“有道”,更要使他人从艺术作品中能够“悟道”,即:艺者有道、品艺者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