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2日下午,刘小东最新个展“刘小东在和田”如期在今日美术馆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是继新疆首展之后在北京的首次亮相,除展出刘小东在新疆创作的四幅新作《东》、《南》、《西》、《北》及一部由阿城担任监制、杨波导演的纪录片。
画家刘小东
编者按:三峡移民、金城小子、刘小东在和田,2004年至2012年的八年间,刘小东一直延续他逐步建立的现场绘画方式,这一次,他将画笔对准了新疆和田的采玉工,他在帐篷里建立了临时工作室,使用素描、日记、油画和摄影等手法,展开这一漫长的项目,同时,还有一支电影团队一直在记录这一创作过程。对于新疆刘小东的第一印象是漫天的黄沙,这也是现在的新疆唯一让他留恋的东西,最初要去新疆创作之时,他没有过多的考虑,只是想检验一下自己身上的动物性还有多少,当新疆之行结束之后,他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经历了一次很好的历练,对生存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工作也可以更加的自由和洒脱。2013年1月12日下午,刘小东最新个展“刘小东在和田”如期在今日美术馆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是继新疆首展之后在北京的首次亮相,除展出刘小东在新疆创作的四幅新作《东》、《南》、《西》、《北》及一部由阿城担任监制、杨波导演的纪录片《刘小东在和田》之外,还展示了刘小东在北京后续新创作的作品以及珍贵手稿、日记等丰富的文献资料,而在此之前,1月6日刘小东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名为“刘小东+《帕科特》绘画中的真实”的讲座,在讲座中他介绍了此次新疆和田之行的种种细节,本文着重呈现此次展览中的日记、纪录片及《东》、《南》、《西》、《北》的创作历程。
提问:您的新疆和田之行,是在对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有了了解之后过去的还是一点都没有了解直接过去的?
刘小东:一般来讲我是不做功课的人,首先功课做多了就没有勇气了,因为我毕竟是一个实践工作者不是一个理论工作者,理论工作者要做很多全面的调查才敢说话,可是艺术家不同,艺术家更多的是凭直觉去创造,所以对于背景的调查,我只领悟到那里的居民以穆斯林为主,在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要礼貌到什么程度,应该注意些什么,到此为止,其他的就是靠自己体验与交流来达到改变自己与抒发自我的目的,就这么简单,我去过的所有地方都是如此,从不做深入的调查,就是简单出发,看出我身上还有多少动物性,能否在现场保持判断力,如果不能,失败就失败了,但这些都是现场发生的,不是预设的这点很重要。
提问:您在很早的时候去新疆喀什写过生,经过这么多年之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您有怎样的感受?
刘小东:肯定与之前不一样,当年我去喀什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异国情调,与和田比那里更偏远,民族气息更加浓厚,那里有我们没有见过的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但这次去和田就不一样了,去了之后心情全没有了,和全国其他的县市没有什么差别,就像在北京的通县或者到唐山一样,不仅仅是新疆这样,西藏的拉萨也是如此,只有当地那恶劣的气候让你有点感觉,城市的建设让人非常的讨厌,全是大玻璃楼,童年的记忆全都没有了,这也是我上一次项目痛心疾首的出发点。要是想要去那里的话,别带着强烈的心情,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除此之外当地的宾馆也是非常的豪华,里面住了很多的人,这些人每天都在宾馆里面显得非常清闲,开始很好奇后来了解到他们是维稳人员,他们的工作非常的辛苦。考虑到经济原因不能老是住酒店,我们就搬到当地的居民楼里面,在这里出入非常的不方便,在门口会有维族的老大妈,他们会盘问出入的人非常严格,整个社会反映出来的也是这种严肃的气氛,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关卡,本来一个三车道的桥所有车辆都要并行一个车道接受检查,所以在这里生活节奏就显得很慢,很考验耐性。在这里唯一怀念的就是沙尘暴天气,我不喜欢井井有条的社会,这可能与我对混乱本身着迷有关系。
提问:写生创作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创作中很难保证对象不动,对于这些您是怎么协调的?您在创作中是忠于对对象的客观表现还是画您印象中的他们?最后的画面是怎样形成的?
刘小东:他们在劳动的时候我会在旁边观察,有打动我的场景或者动作都会先默默的记在心里面,有一个大致上的整体把握,比如这几个场景几个人在那里挖掘很有意思,还有他们傻呆着很有意思,还有是他们吃饭的时候,首先有这样一种先期印象,这个确定之后就很简单了。在创作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平衡,如果画的太慢他们会不耐烦,这时就不太合作,本身给他们的工资就不高,还想顺利的结束就要画一会休息一下,然后接着回来在画,或者今天辛苦一点明天可以休息;另外在语言交流上也不能太多,交流多了很难静下来与你合作,人的关系在半生半熟之时合作是最佳的,因为人是有张力的,所以画谁不一定非的了解他,了解的越多越难表达,然后就是礼貌待人,这样可以保证自己能有效的工作,至少可以保证在两个小时之内是有效的。至于说感谢都在工作结束之后,主要是考虑到他们每天都在挖玉,要是先买,他说一万你买不买?五千你买不买?到这个程度就很难合作另一个项目,先合作完再去感谢,多买点儿玉是借机报答他们,除了工资以外在有点惊喜,这是我合作的情况。
提问:在和田的这次创作时间上有怎样的叙事关系?
刘小东:在创作这四张作品的时候,我的本意是站着不动向东南西北看一下,所以取名叫《东南西北》。在挖掘现场,最大的感受就是荒凉,在沙尘暴里看哪个方向都差不多,还有就是内心有一种四面楚歌的感觉,这是文人的自我伤感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国际、国内形势等等方面的一些考虑。
提问:您在创作的过程中还会写日记,记下您的感受,您每天都会写吗?一般在什么时候写?
刘小东:不出意外的话每天都在写,一般在饭前会写一点,睡觉前到不怎么写,一些就睡不着了,睡前会谈会儿话。
提问:在您之前的创作中都会与一个导演合作将您创作的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纪录片,这次和田创作有这样的合作吗?
刘小东:这次也做了纪录片,是有阿诚监制,一个年轻导演杨波拍摄的,在今日美术馆展出时大家可以看到。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最珍贵的要数读古兰经的那段,从知识层面这一段很重要,我们最关心的爱情、家庭、婚姻都有涉及到,已经翻译成中文、英文,翻译非常的辛苦,因为在当地人看来古兰经是神的语言,翻译时就非常小心,翻译不好的话是对神的亵渎,所以我们找了好多人来翻译才有现在的效果。
提问:此次新疆之行您行了很多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获得了很多东西,现在回头去看这么重大的一个社会题目时,您有怎样的感受?
刘小东:在那里生活的两个月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现在回头再看这些,包括艺术问题、艺术圈的问题感觉变得轻松多了,现在更多关心的是人的生存权、生存状况问题,对于那些为了生存而做很多不可理解的事情的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让自己的工作解脱了很多,可以在这点上在自由一点,无所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