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第一批书目出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04 15:15:5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文库宗旨

主编:范景中

执行主编:沈语冰

出版者: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

我国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实践与理论的研究还极度匮乏。目前关于外国美术史的教学和研究仍偏重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理论,对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艺术史学,特别是最近30年的进展关注不够。学界虽不乏零星的介绍和散落的翻译,但至今尚未启动系统的计划,全面地翻译、研究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与西方哲学和外国文学这两个领域相比,外国美术史(尤其是外国现当代美术史)的文献积累相当薄弱。外国美术史论(特别是西方现当代艺术史论)的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已经为世界所瞩目,但是一直以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阐释和批评,基本上是由西方批评家作出的,换言之,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西方批评家手中。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对当代艺术的研究早已成为显学,方法多样,理论创新不断,理论家大量介入艺术批评、艺术策展等活动,构成了研究者与艺术家活跃互动的良好局面。西方当代艺术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既推动了有关当代艺术的学术研究的发展,也为西方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话语支持。

本文库的宗旨是通过系统翻译和研究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的经典成果,致力于美术学学科,乃至整个艺术学学科的基础建设,深化我国当代艺术实践,提升我国对当代艺术阐释和批评的国际话语权。借助于文献积累和集成的方式,经过十到二十年的努力,翻译与研究并进,并整合全国学科优势,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当代艺术教学、创作与研究的格局。

已出版书目简介

1.《弗莱艺术批评文选》,[英]罗杰·弗莱著 沈语冰译;共324页,插图24幅,定价46元。

作者简介罗杰·弗莱(1866-1934),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早年从事博物馆学,属于欧洲顶级鉴藏圈子的鉴定大师,后来兴趣转向现代艺术,成为后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命名者和主要诠释者。他提出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成为现代美学史的主导思想之一。著有:《贝利尼》(1899)、《视觉与设计》(1920)、《变形》(1926)、《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1927)等。

内容提要《弗莱艺术批评文选》首次在中文里将罗杰·弗莱的重要文章汇于一集。这些论文再现了这位批评家长达40年的艺术生涯,覆盖了他对后印象派极富影响的辩护,对艺术教育、博物馆业、建筑、设计艺术的多样兴趣,以及将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理论从学院化、教条化的倾向中拯救出来等广泛主题。《弗莱艺术批评文选》既提供了一个从现代艺术批评最卓越的实践者的角度来考察其理论基础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检验有关艺术与审美经验的本质的当下论战的机会。

2.《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艺术》,[美] 列奥·施坦伯格著沈语冰、刘凡、谷光曙译,共506页,插图283幅,定价75元。

作者简介 列奥·施坦伯格(Leo Steinberg,1920-),美国著名文艺复兴艺术史专家,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批评家之一。著有《文艺复兴艺术及现代健忘中的基督的性征》、《米开朗琪罗最后的绘画》、《莱奥纳多永远的最后晚餐》、《遭遇劳申伯格》、《另类准则》等。鉴于对美国艺术世界的巨大影响力,他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哈洛德·罗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一道,被誉为美国“文化三伯格(三山)”。

内容提要《另类准则》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之一列奥·施坦伯格的艺术批评文集。藉着这部评论20世纪艺术的书,施坦伯格将艺术批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罗丹、莫奈、毕加索、波洛克、贾斯伯·约翰斯及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擅长将严谨的形式分析融入图像志的主题分析之中,目光敏锐,观察精确,为现代艺术的图像学研究,提供了卓越的范本。“此书确证了我一个长期拥有的信念,即施坦伯格不仅是艺术批评家中最明晰和独立的头脑之一,也是最深刻的头脑之一。即使人们不同意他的观点,也不得不绝对尊敬他。”(罗伯特·马瑟韦尔)

3.《艺术与物性》,[美] 迈克尔·弗雷德著 张晓剑、沈语冰译;共427页,插图73幅,彩插8页(15幅),定价68元。

作者简介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 1939-),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之一。除了作为一个艺术史家的杰出声望,弗雷德作为批评家的名声主要建立在对美国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诠释,以及对极简主义艺术的批评之上。正是他,开启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长达几十年的论战,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晚期现代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著有《聚精会神与剧场化: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1981)、《库尔贝的现实主义》(1992)、《马奈的现代主义》(1998)、《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1998)等。

内容提要这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唯一的艺术评论文集。他的艺术批评构成了盛期现代主义的某些核心文本,包括为“三位美国画家展”所写的雄心勃勃的导论,以及划时代的论文《艺术与物性》。这些论文不仅确立了理解盛期和晚期现代主义的基本术语,而且也开启了批判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大门,因此,直到今天它们仍在激发人们关于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

4.《当代艺术的主题》,[美] 罗伯森、迈克丹尼尔著匡骁译;共461页,插图23幅,彩插4页,定价78元。

作者简介简·罗伯森,印弟安那大学海隆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史教授。克雷格·迈克丹尼尔,印弟安那大学海隆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美术系系主任。两人合作出版了《绘画之为一种语言:材料、技法、形式与内容》与《当代艺术的主题》等。

内容简介《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聚焦于过去30年间反复出现的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第一章提供了对该阶段世界当代艺术的一个简明的概括,分析了五种关键性的变化(新媒介的兴起、对多样性的日益关注、全球化、理论的影响以及与日常视觉文化的互动)如何导致了艺术世界边界的急剧拓展。接下来的七章,每一章都介绍了各个主题;提供了对该主题的历史影响的纵览;详尽地分析了当代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具体的作品里对该主题作出回应和表现的;最后是两位在其作品里广泛探索过该主题的当代艺术家的档案。

《当代艺术的主题》第二版分析了来自各种不同种族、文化和地理背景的艺术家(包括将近2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大量材料、技法、理论观点和风格方法。在时间上,它正好构成了影响深远的H·H·阿纳森的《西方现代艺术史》的一个姐妹篇,从而将现当代艺术史的研究推进到真正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