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我的工作是培养独立思想的艺术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28 11:49:29 |
文章来源: 华龙网

1977年是川美历史上应当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一年,川美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批新生,三个系,四个班,总共只有五十人,若干年后在中国艺术界声名赫赫的罗中立、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高小华、程丛林等人其时已显露出不凡资质。三年后,庞茂琨考入油画系,与其他同学一样,视师兄罗中立、何多苓等人为专业上的偶像。

值得一说的是,川美是全国所有艺术院校里唯一在77级开设油画专业的,在庞茂琨眼中,这帮“老大哥”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摒弃陈腐的学院主义,提倡一种主动地创作习惯,这就像一道标杆,深刻地影响着小几级入学的庞茂琨。

在美院附中时代起就参加全国美展的庞茂琨凭借过硬的写实技法,很快受到了业界的关注。1983年,20岁的庞茂琨创作了《苹果熟了》、《冬天的太阳》和《母亲的祝福》等一系列作品,并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当代中国油画展”中亮相,当时他还是一名大二学生。即便是在新媒体艺术更受推崇的当代,回过头再来看庞茂琨的那幅《苹果熟了》,依然觉得浑厚而动人:蹲坐着的老妇、枝繁叶茂的苹果树、苍凉的土地,融合在一处,好一派浓烈的乡土情怀。进入研究生时期后,庞茂琨又创作出了一系列风格更加明显的作品,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庞茂琨逐渐摆脱“乡土绘画”那种写实主义学院派遗产的囿限,回归到艺术本身,进而抒发一种纯粹的艺术情感。90年代中后期开始,庞茂琨创作了一批主观性更强,由感性入手的作品,尝试从古典风格中提炼出来的更强化、更纯粹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代表作有《触摸》系列、《梦魇》系列等,这标志着庞茂琨的风格进入观念写实的范畴。进入21世纪后,庞茂琨开始记录现实生活中的图像、情景,再进行一些主观的组合,既能强化自身感受,又能关照现世问题,因此,在一个虚幻的、平面的空间中偶然浮现人物、道具的画面就这样诞生了,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虚拟时光》系列。

庞茂琨目前担任川美副院长、油画系主任,主要教授油画语言的传承和当下多元媒介拓展相关的专业课程,他要求学生摒弃单纯的学习绘画技巧的想法,让他们入学伊始就确立以艺术家的姿态进行独立创作的目标。“我不希望辛苦四年后培养一个纯粹的美术工作者,而是造就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庞茂琨说。

位于大学城的川美新校区,虽说学习氛围浓烈,却因地处偏僻,日常休闲方式不多,呆得久了,总让人想念黄桷坪的华轩敞肆、轻舞飘摇。庞茂琨却坐得住,两点一线成为常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谈及爱好,他只脱口而出“看书、摄影”二事,终日行知,乐此不疲。不过此两样又多与职业属性有关:专攻艺术类书籍,附带研究一番哲学,摄影则几乎是为了撷取创作素材。

庞茂琨很内敛也很敏感,和人聊天,所言大多离不开专业领域和教学。外界在大谈“创作天赋”的同时,很少有人知道他学画的初衷:为了在家陪伴患病的兄长,那时节,他常以绘画作为主要消遣,以至念书后在课本上画插图成为他最大的爱好。

外界谈及庞茂琨的创作,总是冠以“庞氏风格”的雅号,其实这并非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在内心一直在追寻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不断变化的画面形式可以概括出我的艺术轨迹。尝试如何实现将古典写实主义的绘画语言在当代的价值转变,是我的艺术诉求。尽管外界对我的绘画已经有一个风格的认知,但是我对于艺术的表现和个性化探索仍然在继续。”

“我时常告诫学生:也许你会习惯于单调的生活方式,但一旦拥有绘画这项技能,便永远不会觉得单调。”庞茂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