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举办纪念力群诞辰一百周年作品捐赠仪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27 07:06:1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2年12月26日下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纪念力群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美术馆7层举行。2006年,力群先生曾将所存版画作品全部捐赠给国家。值此力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家属秉承力群先生艺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再度将家中余存力群先生木刻原版悉数捐赠中国美术馆。这一项目,是目前中国美术馆收藏版画家木刻原版数量最多的个案。此项捐赠,是“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计划”项目2012年度的一大收获。

此项捐赠数量共计176件,承载着先生刀笔生涯的木刻原版,因其存世的唯一性而弥足珍贵,其中包括87幅版画作品的木刻原版166版、中国画1幅、书法1幅、画稿7幅、杨鸣山油画《力群肖像》1幅,同时捐赠力群先生所用木刻工具、手稿、书信、证书等实物及文献资料。这些捐赠品对原先118件馆藏力群先生版画作品可谓锦上添花,对展示和深入研究力群先生的创作可提供详实完整的文物和资料。这样,中国美术馆所藏,基本包揽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的完整原版,与版画作品一起,印证了力群先生一生追求艺术的心路历程和创作道路。

力群(1912—2012)原名郝丽春,山西灵石人。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1933年参与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并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40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教员。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力群先生是中国著名版画家,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延安学派”版画家的典型,其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贯穿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大半历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硕的创作成果。力群早年受鲁迅先生的影响,以木刻为武器,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其作品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满腔热情。抗战时期,力群奔赴延安,创作了《饮》、《延安鲁艺校景》、《丰衣足食图》等影响广泛的代表作品。展开了他一生忠实于生活,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创作主线。此次捐赠的木刻原版中便有此时期代表作品之一《丰衣足食图》(1944年)的完整原版7版,是力群先生1949年之前创作的木刻原版。此作原为新年画,力群在此基础上,刻成套色木刻,以烘托春节氛围,很好表现了陕北农民家庭幸福欢乐的情境。作品吸取了我国民族和民间美术传统的表现方法,塑造了简洁明快、色彩艳丽、富有抒情性和装饰美感的艺术形象。解放区套色木刻于1943年兴起,是“延安学派”在此时期中国版画发展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力群积极探索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民族版画风格,创作了一大批富有装饰性和抒情情调的新作品。套色木刻《百合花》(1954年)、《瓜叶菊》(1955年)都是要表现花的欣欣向荣和纯洁之美,可谓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黎明》(1957年),只用了三个色板,创造了一幅表现山区人民生活的富有意境的风景画。20世纪60年代作品中,以1962年的创作尤为突出,力群先生自己曾做过评价,认为该年是其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春夜》(1962年)是根据在吴忠市枣园大队红旗人民公社院内晚上开会的生活体验创作的,从现存的4版木刻原版中,可以知晓力群先生在套色印制时将淡绿色压在紫赭色之上而产生了一层薄雪的效果,天空出现皎皎上弦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一个春雪已停的清朗之夜。黑白木刻《林茂羊肥》(1962年)学习了民间剪纸效果,在黑羊身上刻了两排剪纸惯用的小三角作为装饰,刻白桦的枝叶时采用了湖南印花布断线的手法,使画面增加了装饰风味,具有山歌般情调。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品中,黑白木刻《林间》(1980年)描绘了深秋时节麦积山林间松鼠跑跳嬉戏的景致,既表现了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生命的欢跃。现存3版木刻原版的《归牧》(2002年)和现存5版木刻原版的《春天》(2008年),是力群先生晚年的套色木刻佳作。其在线条的刻画上更为洒脱和写意,画面中呈现出一种随性而优美、抒情的意境。值得一提的还有杨鸣山先生创作的《力群肖像》油画一幅,此画既是艺术家间交往的见证,同时成了我们了解和研究杨鸣山先生创作风格和艺术历程提供了很好的实物依据。

捐赠仪式现场

捐赠品

《归牧》套色木刻版画 55cm×39cm 2002年

《林间》黑白木刻版画 38cm×39cm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