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现场
2012年12月21日下午15时,由中国美术馆、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国际关系总署共同主办的《图与词:马格利特以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在“2012欧盟—中国文化对话年”框架下展开,是中国与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大区联盟文化交流协议的重点艺术项目。
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比利时使馆参赞、瓦隆-布鲁塞尔驻华总代表那烨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游庆桥,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中国美术馆学术与研究部主任、中方策展人张晴,比利时策展人米歇尔·鲍德森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梁江、怀进鹏、那烨飞、米歇尔·鲍德森分别作展览致辞。
此次展览重在探讨绘画/造型艺术与书写/文学语言之间的关联,展览共展出95件(套)作品,其中81件(套)来自比利时,另有14件(套)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创作语境迥异的作品在呼应之间,不求穷尽艺术史对“词图关系”探索的全部方向,但求获得一个宽广且扎实的视角。此外,马格利特的《本义》(1929)、《图的背叛》(1935,以及同系列中先后若干变体版本)、《微笑》(1951)等油画和素描手稿也一同亮相,这些作品创作时间前后跨越几十年,充分展现出马格利特在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对“图与词”命题不倦怠的追问。展览希望通过原作与文献的多媒体展示,引导观众走出对“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大师”的标签式单薄认知,为接近这位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思考者、实践者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
此次展览以马格利特为原点,展示其后中比几代艺术家对“图与词”命题的延伸探索。马格利特是比利时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他是最早关注“图与词”这一命题的。1929年12月,马格利特在《超现实主义革命》上发表的《词与图》宣言,其中综合呈现了艺术家在1920年代末超现实主义氛围的欧洲,对词图关系的多种思考。其作品《图的背叛》——画面烟斗下方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利用画面与文字各自所指的矛盾,指出“物与其再现之间,鲜有联系”,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的图像,毫无具体现实性可言,这无疑也呼应着艺术家更深层的自问。
马格利特之后,另有不少艺术家从文学/书写的维度切入“图与词”的命题,尤以“哥布阿”团体(CoBrA)的创始人之一多特勒蒙为代表。多特勒蒙始于1960年代的“语图”创作强调即兴动势与书写表达的实验性,探索语义与书写形态之间的关系。更新近的科里昂、皮耶拉、勒孔特等当代艺术家进一步突破媒材局限,以视频、装置、声音等多元手法,将“图与词”的命题带入更贴近当下时代的思辨之中。
此外,14位中国艺术家参加此次展览,他们的有关“图”与“词”的艺术创作与比利时艺术之间形成了跨域历史的对话,其中不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在中国被称之为“影像之父”的张培力和作为“中国当代最纯粹的观念艺术家”的周铁海的代表作,也包括了如王冬龄、张浩在传统书法领域有突出成就书法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