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17 19:12:3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2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开幕式现场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艺术报社承办的2012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12月16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左中一,中央文史馆常务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主持。

左中一在开幕式上讲话

本次展览共展出造型艺术界新人优秀作品5件、新人佳作10件、新人提名作品30件、入围参展作品128件,共计173件,从全国投稿的5000多件作品中遴选而出;其中,张纯的国画《遇见》,廖星君的国画《清莲禅意》,祝华婧的国画《戈壁》,冯晓峰的雕塑《破晓》,陈拔良、陈拔楷的漆画《翘楚·韵》获得优秀作品奖。

郭希敏主持开幕式

左中一在开幕式上致词。他表示,艺术从来不是封闭、孤立、僵固不变的,在越来越开放的当代艺术环境中,融合是一种趋势,超越则是不变的追求与使命。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吸收一切有益文化成果的同时,不断弘扬传统,不断探索创新,要打开视野、通过内容形式技法的革新,寻求民族性、时代性相统一的艺术表达,通过借鉴交流,在交融碰撞中产生火花、实现超越,从而诞生新的艺术内涵和艺术样式,达到新的艺术高度、新的艺术境界,推动艺术创作走向更大的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我们期望从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青年艺术家在这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

吴长江、马书林为获奖作者颁奖

本次展览作品的作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既有美术专业的教师和在校学生,又有职业画家;参展作品题材丰富,且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漆画、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作品充溢着青年艺术家们的艺术才情、艺术个性、艺术诉求、艺术梦想,也凝聚成当代中国青年美术发展图景的缩影。正是由于“造型艺术”是源自学院的学术概念,因此造型艺术新人展的学术取向自然地与深厚的学院艺术传统相关联,艺术家们在此基础上的探索与创新,就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且与所谓的前卫艺术、与新材料新创意为主导的新媒体艺术拉开距离,保持了一种以审美的视觉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品质。

左中一、冯远、吴长江观看展览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融合超越——造型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旨在提倡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展示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造型艺术作品,培养和推荐新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希冀通过造型艺术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寻求如何把握当代造型艺术的学术思想,解析当代造型艺术创作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不断推陈出新。

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研讨会现场

在展览中,陈新宇的油画《愈来愈快》、刘坚的版画《天际》呈现出都市新场景,杨雪峰的《麦田记忆》和胡旭明的《回望家园》则回溯人们过往的青绿记忆,展现出青年对时代社会变迁和都市社会变化的敏锐感知,廖有才的《屏风与桌子的故事》,以及任哲的《展览日记》,则记录了青年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细节的艺术价值;此次展览中的雕塑和设计作品也颇受观众关注,冯晓峰将桌椅与古筝元素、滑板、象棋的并置,传递中国传统居室古雅的氛围,莲形的裙装和民族首饰的并用,使邓玉萍的时装设计《衍生》,既传统又极具现代感。

对此,冯远认为,青年艺术家们以认真虔诚的执着精神,在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技术优势并在吸收外来文化艺术成果的创作实践中,努力探寻着造型艺术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在学习中思索着人文艺术的真谛,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寻求自己所要表达的形式并逐步积累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语汇,通过作品交流展示的平台,展现出青年画家们的艺术才能和原创成果,反映近些年来的创作动向和趋势,在继承传统精华的文化自觉中挖掘并融入当代的创新元素和新形语态,以此不断促进艺术家的自我生长、自我代谢和自我创新。青年们认识到继承传统文化绝不意味着保守和封闭,而是以开放的胸襟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养分,创作更多具有时代性与艺术性、地域性与民族化特色的艺术作品,这正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研讨会也同期举行。本次展览将展至12月26日。

观众在观看作品

五幅金奖作品欣赏:

《戈壁》 祝华婧 水墨纸本设色 176cm×145cm

《破晓》 冯晓峰 雕塑(4件)

《翘楚__韵》 陈拔良、陈拔楷 漆画 200cm×200cm

《清莲禅意》 廖星君 纸本水墨 180cm×1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