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方:我的父亲与收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13 08:30:4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王方宇在写书法

2012年12月8日下午,由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中国主办的《心画——王方宇的艺术》展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开幕式由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主持,王方宇先生之子王少方、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赵辉先后致辞。本次展览展出了王方宇先生自己创作的30余幅书法作品、收藏作品中的3幅八大山人及1幅齐白石的作品。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3月,值王方宇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成为对他最好的纪念。

问:参加此次展览感受最深的是王方宇先生的书法创作,可以用“书中有画”来形容。那么王方宇先生的这种创作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王:我父亲出生于1913年,3岁的时候开始学书法,小的时候预备以后去政府工作,所以他想要学好包括书法在内的,所有的传统门类。他发现古代的画家书法也非常好,因此他认为学好书法之后才可以学习绘画。但是他很谦虚,一直觉得自己写的书法没有好到可以画画的地步,直到他八十多岁去世。因此你看到他的书法作品中有着绘画的思路。比如像这次展出的《方》,就像一个人在跳舞,这个头既可以理解为朝左看,也可以理解为向右看。另外还有《龟》这两幅作品,字体不一样,但都非常有形象感,有绘画的想法。

我父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去美国教书。他最大的爱好是研究古画,最有名的是研究八大山人,他和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合作出了一本书(Wang Fangyu and Richard M. Barnhart. Master of Lotus Garden: The Life and Art of Bada Shanren(1626-1705)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and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我父亲研究八大山人有比较丰富的成果,比如八大山人名朱耷,其实就是我父亲研究出来的。我觉得我父亲最难得的,是他手里有四十多件,差不多五十件八大山人作品。对他来说,研究八大跟他的收藏有很大关系,同时这两者对我父亲的书法创作也有很大的启发。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受到八大山人很大的影响。《涉事》这件作品是他自己写的,之前觉得临写应该比较容易,这件临习作品也被他悬挂在房间里,作为书法成就比较高的代表。这件作品的原作现藏在弗利尔美术馆。但是当这件作品和原作放在一起的时候,很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仿制品,达不到八大的水平。八大很轻易就可以写出来,但是一做临写,就丧失了气息。他在学习八大山人的书法,觉得达不到,那就更不要去学习绘画了。其实换个角度说,他比的就是最高的。

问:请您介绍一下王方宇先生对八大山人作品的收藏和当时的研究情况。

王:他大约是在1951、1952年见到了张大千。张大千先生是画家,也是收藏家,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大概六几年的时候,张大千突然对我父亲说,这些画你买吧,我父亲问这是什么画,只见两大包,一包石涛的,一包八大的。我父亲看了说我不能买,这个东西很重要,我只是教书的没那么多钱。之后两人再三谦让,张大千说这包就放在你这里,你研究八大这么厉害,这些你有用,接着就提着另一包石涛的走了。所以佛利尔美术馆收藏的作品有些有张大千先生的收藏图章。我父亲从张大千手里得到这些画作之后,陆陆续续又得到了其它一些作品。1970年他将之前的文章结集出版为八大山人论集。那之后,一些人就来找我父亲,请他鉴赏。在《荷园主人(Master of Lotus Garden)》这本书后面印出了他认为是八大山人的作品,这在当时收藏界影响比较大,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衡量八大作品的标尺。

问:他一共收藏了五十余件八大山人的作品?

王:作品的总数是这样,他是一个收藏家,不是商人,他收藏作品不为了卖钱,只是自己喜欢。但是在收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出入,为了生活或者购置更好的作品,存在着一定的置换。但是和现在做生意的人不一样,他们往往买了东西就想着过一年价格能不能翻四倍。我父亲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问:先生过世之后,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把这些作品捐赠给博物馆而不是继续收藏呢?

王:他觉得这些收藏很重要,不能分散。因为他收藏完全出于兴趣和研究目的,因此应该放在博物馆。那个时候美国只有七座博物馆对这些作品合适。当时我和各个博物馆不太熟,就跑去每个地方看,和他们商量怎么办。我选择佛利尔美术馆,重要的原因是可以长期保存我父亲的藏品。另外,当时负责古画的张子宁,同时研究八大、石涛,他的研究做的很细致,同时他会长期在佛利尔美术馆工作。

问:所以这批材料对佛利尔美术馆也很重要。

王:我父亲藏品的进入,使佛利尔美术馆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八大研究基地。我的父亲作为一个文人,此次展览在北大展出,比在画廊,拍卖行是更合适的。我的目的是让别人记住我父亲,而不是卖东西。

问:五十年代王方宇先生对齐白石作品在美国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庞耐(Alice Bonny)、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都相关,能否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庞耐是我的干妈,她很早就开始对中国东西有兴趣。我的父亲在耶鲁大学有一个学生是安思远。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安思远认识了庞耐,经庞耐的推荐向我父亲学习中文。安思远从很早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进行收藏。我父亲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但是从北京到美国不方便带作品,因此看齐白石的作品都是在庞耐女士那里,他们就这样成为了朋友,我父亲也因此收藏了许多齐白石的作品。1978年我父亲在台湾出版了一本关于齐白石的书。

问:除了书画之外,王方宇先生还有藏古书,那么他在其他方面的收藏,您可以介绍一下么?

王:他觉得中国的文人,应该有一些的东西。最的要紧就是书,书用来传递信息。他的很多藏书在我手里,有些还是安岐的旧藏,有图章,也有一些难得的东西。也有收藏瓷器,因为他写书法,笔墨纸砚文房用品对他也很重要。

问:您的父亲对八大感兴趣,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有类似的境遇吗?

王:我父亲的成长经历和八大有很多是相似的。一方面是家境和社会的改变,另一方面他们的想法都非常的细腻。同时他们对自己非常严格,勇于挑战自己。

问:所以您父亲的作品不仅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创新?

王:在书法方面尤其是这样。他做的事情很特别,有收藏,有研究。除此之外,他教书还非常好。他们之中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我父亲的收藏,但是知道他教书。这也很不容易,过了这么多年还有人在用他的课本。

问:明年是方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除了这个活动以外您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吗?

王:我现在手里有一批张大千先生写给我父亲的信件,我希望能够找到张大千先生的后人,找到我父亲写给张大千的信件。如果这个可以做成一个展览,那会很有意思,但是这个还不好说。还有一些在美国,北京、东京、香港,台北的展览在酝酿中。

问:衷心希望王方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让更多的人记住王方宇先生。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