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纽约时报中文网北京设计论坛展开对话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1 13:13:59 |
文章来源: 搜狐艺术

活动现场

2012年9月29日,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主体活动之一的纽约时报中文网北京设计论坛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本届论坛首次与国际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中文网形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邀请了8位享誉国际的设计规划专家学者,围绕“建设设计之都,提升城市品质”的主题展开智慧激荡和碰撞,分享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进行北京“设计之都”建设的战略思考。

在全国领先的科技资源与设计资源使北京已经在城市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时尚设计等领域形成优势,创意设计产业园区等一批产业聚集区不断成长发展,开放包容的深厚人文气质和由设计带动产业转型而形成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设计品牌和专业机构落户首都。

“设计之都”既是对北京在创新设计领域所取得成就的肯定,同时也为北京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什么样的城市是高品质的城市”成为了摆在北京面前的新课题。来自意大利、荷兰、丹麦、加拿大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8位演讲嘉宾两两组合,分别从古建保存、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和城市交通四个议题进行剖析演讲和深度对话,以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建言献策。

古建保存关乎一个城市历史脉络的传承,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最具创意智慧的城市之一。散布在城中的古建无不蕴含着天人合一、古典简约的设计理念,启迪着无数设计师的灵感与智慧。来自中国台湾的建筑学者谢英俊在演讲《常民(平民)建筑交互式设计理念与实践》中提出了基于当地历史沿革和生态环境的传统民居设计观,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则在《保护未来》的演讲中,通过介绍北京、罗马等地的老城改造项目,解读不同历史文脉对新建筑赋予的不同态度,试图在与过去的对话中,找到链接历史和未来的契机。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克服了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后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命运。加拿大温哥华城市规划交通环境常务委员会主席安德里亚·雷默女士在演讲中明确指出了应对城市环境政策挑战的四个要素,也正是在这四个要素的推动下,温哥华正向着世界最绿城市的目标迈进。荷兰建筑学会会长奥雷·伯曼与库哈斯并称为“荷兰建筑界两个最优秀的大脑”,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领域,他更加关注年轻设计师在应对城市重大挑战时的潜能挖掘。他认为有创意人才的储备,城市可持续发展才有未来。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发展是北京作为设计之都的体现之一。在论坛的“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环节,全力打造的世界级文化创意园区——香港西九文化区的掌门人、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运营专家连纳智在演讲中分享了如何通过建设一个大型创意产业聚集区,革命性地改变城市的文化景观。另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著名建筑学家夏铸九,以宁波一座千年小镇的现代转型为案例,以小见大讲述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结构中的高端和核心环节,对于城市周边制造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带动作用。

交通是城市品质的直观体现,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众多超级城市都备受交通拥堵及其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副作用所困扰时,丹麦哥本哈根却经过了40多年对绿色出行的不断推广,成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佳自行车城市和宜居城市。丹麦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师玛丽亚·伍兹·丹尼尔森带来了哥本哈根致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绿色骑行战略交通规划的经验,以及为鼓励骑车出行而不断推出的诸如增设城市通勤自行车系统,自行车超级高速公路和专为骑行者修建的自行车库等新举措。城市交通和出行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来自意大利的城市研究专家卡洛·拉蒂依托最前沿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来研发可感知的城市流动性系统,使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更加智能,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

在北京设计论坛的对话环节中,8位演讲嘉宾站在更为开阔的视野上,从人文建设、城市建设、活力建设三个维度针对北京的设计之都建设提出了更为切实的建议。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从环境到资源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面临着许多老问题、新情况。北京设计论坛集聚国内外设计智慧,透过设计视角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向,通过对话让北京分享国际城市设计经验、彼此沟通,北京设计论坛将成为助力建设北京设计之都的设计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