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罗宁根博物馆举办了尹秀珍的个人大型展览。尹秀珍1963年生于北京,她的作品特点是将人的经历和记忆,时代的印痕,结合具体环境创作,并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在她最近的额作品中,展示包含了他的主要作品,例如2007年的作品Collective Subconscious),2008年的作品 Thought 以及2009-2010年的组品 Waves 都参加了这次展览。以及她2003-2007年的安装艺术作品 The Weapon installation 也参加了展示。
与一般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不同,尹秀珍的女性主义视角并不采取任何一种尖锐的对立姿态,没有挑战欲,而仅仅带有间接的社会关怀。她所传达出的变迁感是建立在个人史的变迁基础之上的,她社会性的触角衍生于她私人生活的精神性流露,她的意志,因为自我而社会化,因为细微而宏大,因为私密而普适。选择以织物、衣物作为自己标志性的艺术语言,是出自尹秀珍自己的童年记忆----她从小就喜欢织毛衣,喜欢看织物在自己的手底下花样翻新,线团变成成衣那个神奇的建构过程。除了织物,就连水泥,建筑材料那些略显冰冷的材料,也都被她与其自身的生活轨迹联结起来,被赋予了强烈的个人化色彩。而用这些承载着个体痕迹的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也都无一例外地承载着她个人的生命印迹。正如她那十双贴着自己照片的旧布鞋,承载着一连串不同时期的个人史。《可携带的城市》系列,打开的行李箱里盛满旧衣服制成的缩微城市景观----并不算巨大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的印象,全然无关宏大的城市概念,更像是一件玩具般的私家收藏品。不错,城市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而每个人体验它的方式却都绝对地私人化、无人可以替代。那些曾有所属的衣物即是独特个体经验的象征,精神性地在个人概念中重构了外在的城市印象。
尹秀珍的女性主义视角并不采取任何一种尖锐的对立姿态,没有挑战欲,而仅仅带有间接的社会关怀。她所传达出的变迁感是建立在个人史的变迁基础之上的,她社会性的触角衍生于她私人生活的精神性流露,她的意志,因为自我而社会化,因为细微而宏大,因为私密而普适。选择以织物、衣物作为自己标志性的艺术语言,是出自尹秀珍自己的童年记忆----她从小就喜欢织毛衣,喜欢看织物在自己的手底下花样翻新,线团变成成衣那个神奇的建构过程。除了织物,就连水泥,建筑材料那些略显冰冷的材料,也都被她与其自身的生活轨迹联结起来,被赋予了强烈的个人化色彩。而用这些承载着个体痕迹的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也都无一例外地承载着她个人的生命印迹。正如她那十双贴着自己照片的旧布鞋,承载着一连串不同时期的个人史。《可携带的城市》系列,打开的行李箱里盛满旧衣服制成的缩微城市景观----并不算巨大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的印象,全然无关宏大的城市概念,更像是一件玩具般的私家收藏品。不错,城市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而每个人体验它的方式却都绝对地私人化、无人可以替代。那些曾有所属的衣物即是独特个体经验的象征,精神性地在个人概念中重构了外在的城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