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举办“劲松红岩—钱松喦绘画艺术精品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7-23 14:04:4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今日江南分外娇》纸本设色 124x193cm 1974年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和无锡博物院共同主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之“劲松红岩——钱松喦绘画艺术精品展”于2012年7月20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作为20世纪中国画转型期的重要艺术家,钱松喦的艺术变革触及了许多中国画的本质问题,重新认识和分析他的艺术对于艺术界探索中国画的本质以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都能带来诸多启迪。

钱松喦生前将百余幅作品及无锡旧居私宅捐献给家乡,本次展览的作品就是来自这批有分量的捐赠。展览从无锡博物院收藏的钱松喦书画捐赠作品中,甄选山水、人物、花鸟作品60余幅。这些作品涵盖了钱松喦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力图在宏观上呈现出画家创作的整体风貌。同时在今年,北京画院收藏的花鸟画作品还将赴无锡展出,20世纪众多艺术大师绘画精品的南北交流活动,对两地乃至区域间的艺术对话,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梅园新村图轴》纸本设色 49x40cm 1970年

图写新貌

钱松喦的山水画艺术是20世纪中期中国山水画变革呈现出的异彩。他将齐白石“似与不似”的丹青法理运用到山水画上,取象运思、想落天外,使五、六十年代的山水画由场景再现转向了情感的表现,开创了全新的境界。他的绘画运用暗喻、象征等手法把红岩劲松都赋予了主题思想,用山水形象来诠释人文精神,把豪迈气概与天地辉煌相比拟,使山水境界成为伟大精神投射的寥廓空间,雄健气魄弥漫全幅。

钱松喦深信传统法度大有发展的余地,并对创新有着坚强的信念。他曾言:“前无古人才是新,今天不煮夹生饭,明日就无熟饭吃,我如创新不成,开个风气,后人定能成功!”他放弃了在传统形式中添加工厂、红旗、火车的简单方法,凭借一腔革新中国画的热血,找到了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新路,开掘了新时代中国画的独特意境。无论延安的杨家岭和枣园、湖南的清水塘和韶山,还是广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南京的梅园新村;无论繁荣的海港建设、宏伟的煤都开采,还是喜悦的水果丰收、勤劳的割草磨镰,都释放着浓烈的时代气息,那些“平淡无奇”的景物,经过钱松喦的艺术再现,立刻体现出了不平淡的崇高情境。《湖田新绿》采取鸟瞰式的构图方式,油绿的田地几乎撑满画面,有一马平川、咫尺千里之势。画家用传统山水画之平远法表现水乡田野,又将田地、河湖、舟帆、屋舍、桥梁等巧妙组合,使简单而规整的湖田拥有了清新的情调和时代的气息。《延安颂》拉高山体尽显巍峨,宝塔屹立山巅,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震撼力。钱松喦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均体现了崭新的面貌,使中国画呈现出了豪迈与激越、崇高与壮美的格调,促成了中国画艺术新的飞跃。

《钟馗图轴》纸本设色 43x34cm 1980年

艺术探析

“劲松红岩——钱松喦绘画艺术精品展”根据钱松喦在不同时期艺术创作的风格和主题,将展览分为精研古法、独辟新境、复归于朴三个板块。

钱松喦早年学画,对传统技法的锻炼十分严格,聚精会神,不废一纸一绢。初学宋元明诸家,后专注于对沈周、石涛、石谿的临摹。因此建国以前,钱松喦的艺术面貌多以师法传统、造化为主。在“精研古法”这一板块中,展览展示了钱松喦的临古作品,表现了老一代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吸取和对传统技法的深谙。建国之后,生活境遇的改变使钱松喦的思想和心境随之变化,同时新中国要求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并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政策,促使钱松喦对中国画长期以来因袭成风的摹古风格进行创新,最终解决了“山水画怎样反应时代精神”的艺术难题。“独辟新境”板块集合了钱松喦以明快、柔润的笔调表现新中国建立之后山川巨变、万象更新的艺术作品。表现了钱松喦为适应当时政治面貌和时代风格,大胆突破的革新之举。文革结束后至80年代,钱松喦的创作更多注重作品的内在意蕴和自由抒写。革命圣地这类典型题材开始减少,画家开始以描绘自然风光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颂以及对少时生活之地的怀念。“复归于朴”板块展示了钱松喦对造化万象的融情之作,表现出画家晚年回归艺术本体,对山川自然壮美景色的情真意切。

钱松喦以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式、创作风格,出色地回答了时代对山水画提出的要求,实现了时代精神、民族气派和个人风格的统一,闯出一条可行之路,并深深地影响了一批有志于山水画创新的同辈及后辈画家。他基于对中国传统绘画优长与不足的入骨理解,基于对民族绘画创新的深刻认识,进而对中国画艺术形式的发展所做的不懈探索和瞩目成绩,恰恰可以成为目前中国画探索和革新之士参照和借鉴。“劲松红岩——钱松喦绘画艺术精品展”以钱松喦的艺术道路为个案分析,探讨了钱松喦革新山水画的过程和成果,丰富了“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的内容,同时也将引发观众以及艺术界对中国画创新问题的讨论和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