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观念艺术大师沈少民作品《我睡在自己的皮毛上》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安迪·沃霍尔作品《第四代宝马艺术车》。
马格努斯·伦弗鲁
“香港国际艺术展之父”马格努斯·伦弗鲁(Magnus Renfrew)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将艺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只是当时并没有预料到,这份工作会让他成为一个彻底的“空中飞人”。为了在全球各地推广香港国际艺术展,他曾经在半年内飞了60多次,平均每3天就要坐一次飞机。
作为整个展览的灵魂人物,马格努斯·伦弗鲁见证了展览五年来的快速发展,亦目睹了香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风云变幻。下一年,香港国际艺术展将改为亚洲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他个人也将转任巴塞尔艺博会亚洲总监。在这样的重要节点,回望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展望亚洲巴塞尔艺博会发展前景,马格努斯·伦弗鲁感慨良多。
谈起步
最初是我们找画廊
现在是画廊找我们
收藏周刊:香港国际艺术展五年来的辉煌有目共睹,最初您参与创办艺术展的原因是什么?
伦弗鲁:我一直在艺术界工作,英国经验与亚洲经验都比较丰富。这可能是老板选择我的原因。五年前,亚洲还并没有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艺博会,而美国、欧洲都有。在亚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艺术博览会,比如上海艺术博览会,韩国艺术博览会等,但是都有非常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国别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国际性。而我们看到,亚洲的市场已经火起来,且有巨大潜力。因此,我们要在香港办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博览会。
收藏周刊:在香港举办艺博会的优势是什么?
伦弗鲁:香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具有独立性,而且香港长久以来都是连接东西方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和枢纽,而且,香港是亚洲较大的金融中心,拥有相对宽松的税制,在这里各类交易都可以得到更专业、高效和有益的支持。
收藏周刊:团队运作起步阶段是怎样的状况?
伦弗鲁:2008年,第一届香港国际艺术展开幕,前期我们足足筹备了一年,过程特别困难。为了找合适的画廊,我们要跑40多个国家,一一说服他们。最终,我们确定了101家画廊参展,这已非常了不起。而今年,申请参加艺术展的画廊数量达630家,最终确定的参展画廊为266家,这些画廊都是由独立选择委员会根据国际通行的遴选规则,严格评审出的。从找画廊到画廊找我们,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谈策略
艺博会设论坛讲座等
去年吸引9700个VIP藏家参会
收藏周刊:香港国际艺术展引来世界顶级画廊及艺术家参展,学术水准不言而喻,亦保障了市场影响力。而内地一些艺博会往往在学术与市场之间徘徊,您是如何做的?
伦弗鲁:我们在全世界设有VIP客户代表,可以比较便利地发掘一大批真正有实力的收藏家。我们同样也没有忽视潜在买家。香港国际艺术展有论坛、讲座等,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艺术展。我要强调的是,当今艺博会必须采取多元化的策略,不能有短线思维。
收藏周刊:在这么多VIP客户中,亚洲占了多少比重,中国又占了多少比重?
伦弗鲁: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简单说,9700个VIP的藏家参加了去年的展会,可能25%是西方的。
收藏周刊:艺博会怎样培养新兴收藏家的兴趣?
伦弗鲁:主要还是引导和教育。香港国际艺术展对于藏家来说,应该有信心的是,有一个独立选择委员会,从600多家申请画廊中挑出最顶尖的266家去参展。这是一个独立挑选的过程,可能在地方的影响力方面没有那么大,但是更公平。
谈经验
做好艺博会首先要做好画廊
收藏周刊:您对中国内地的艺博会及艺术品市场如何评价?
伦弗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关注到香港国际艺术展,我认为,做好艺博会首先要做好画廊。但据我了解,在内地只有小部分画廊做得很好。
收藏周刊:对画廊业的发展,您有何建议?
伦弗鲁:内地画廊要在中国特色方面多下功夫,只有这样,西方藏家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艺术需要时间来培养,内地的画廊及艺博会或许十年之内会有巨大改变。
收藏周刊:在内地,广州艺博会是首创者,目前已经举办了16届。您对广州艺博会了解吗?
伦弗鲁:非常抱歉,我不知道这个艺博会。
收藏周刊:对于一些兴趣尚不足但购买力够强的公众来说,您如何建议他们在艺博会购买艺术品?
伦弗鲁:买艺术品要跟随直觉,如果从中你发现了一些你喜欢的艺术品,然后再看很多作品,包括认识艺术家。你就会去研究这个艺术家与画廊所代理的艺术家作品。
谈未来
亚洲画廊50%比重不变
进一步突出国际化
收藏周刊:明年,香港国际艺术展将改为亚洲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您在操作策略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伦弗鲁:首先,我要强调不变的一些方面。比如,我们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不会变。今年艺术展东西方画廊在比例上分别占到53%与47%,是全球唯一亚洲与西方参展商比例各占一半的世界级艺术展。因为我们是在香港、在亚洲举办艺博会,不能忘了亚洲特色,不能忘了给亚洲更多的机会,就短期而言,这里会成为香港的巴塞尔艺博会,成为一个顶级的艺博会。对于长期发展而言,要维持艺术展的成功,我们必须保持亚洲画廊50%的比重。毫无疑问,世界的重心正在向亚洲倾斜,在艺术世界亦是如此。当然,巴塞尔接管后,国际化会进一步突出,但不会顾此失彼。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收藏周刊:您如何评价您过去的工作?预计以后的工作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伦弗鲁:在此开拓市场的确需要时间,但我们通过这次展览见证了大家对来自各种文化及美学背景的作品的态度越来越开放,香港将对自己成为全球艺术中心更具信心。我十分期待明年首次举行的Art Basel(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来临。
如果说挑战,我想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将有一个磨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