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和艺术家为题材的纪录片正在受到青睐。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关于一位当代德国最伟大的画家的纪录片《Gerhard Richter Painting》。那么艺术在银幕上是如何表现的呢?
“要讨论绘画不仅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甚至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在一份拍摄于1966年的档案记录里,里希特这样说道,“因为人们通过语言谈论的,也只能是那些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而这些本身就与绘画无关。”四十多年过去了,当谈到自己的艺术时,里希特仍然十分沉默寡言。一位名叫科琳娜贝尔茨(Corinna Belz)的女纪录片导演花了数月时间,跟踪拍摄里希特的一个抽象画系列的创作过程。这部名为《Gerhard Richter Painting》的纪录片已经是她拍摄的关于里希特的第二部纪录片;2007年,贝尔茨拍摄了里希特在科隆大教堂南大门中央彩窗上的创作过程。画家虽然一直保守缄默,但是贝尔茨并不觉得这妨碍了她的工作,她只是静静地观察在画室中创作的画家。“人不一定非得要讲话,”贝尔茨说,“在我喜爱的所有电影、甚至文学作品里,没说出来的跟说出来的东西同样重要,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些什么。我们了解一个人,往往就是在他一言不发的时候。”
完整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艺术纪录片的奥秘所在:在展览上,我们看到的总是艺术家已经完成的作品,因此展览所讲述的,仅仅是一段故事的结局;而纪录片更多的是记录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例如在关于里希特的这部片子里,展现的是一件艺术品诞生的复杂过程,是艺术家与艺术之间的对话,也是艺术家与自身的对话。
在理想情况下,纪录片可以与展览相辅相成,从而使艺术爱好者更容易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我希望,观众在看完一部纪录片后,或许能够对看展览产生兴趣,或是买一本画册来看。”贝尔茨说,“单单靠影片并不能对作品起到传播作用,要欣赏绘画作品,例如里希特先生为科隆大教堂所作的彩窗画,就必须亲自到画作展出的现场去,而不是只在电影银幕上看。”
新德国电影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电影导演彼得沙莫尼(Peter Schamoni, 1934-2011)以旁人难以超越的热情献身于艺术片事业。他为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百水先生(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妮基·德·圣法尔(Niki de Saint Phalle)以及哥伦比亚画家及雕塑家费尔南多·波特罗(Fernando Botero)拍摄了多部影片。沙莫尼还是20世纪6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与他一起的还有一些著名的作家和导演,如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维尔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 Kluge)和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 ndorff)。
这些电影人于1962年发表了《奥伯豪森宣言》,主张拍摄具有社会批判性质的电影。而沙莫尼的电影记录的那些艺术家,纷纷投身政治活动,这也并非巧合。这种艺术家传记片式的纪录片,就很巧妙地成了一种难以觉察的社会批判的变形。沙莫尼说,恩斯特是他见过的最最自由的人。哪种电影手法能比表现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更具有政治色彩?批判式纪录片正是始于新德国电影运动,并在那时为如今能拥有众多观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