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2020年实现博物馆现代化 发展专题博物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02 13:54:04 |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进入世界博物馆先进国家行列。

《纲要》指出,截至2010年,全国依法注册的博物馆3415个(含民办博物馆456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83个、二级博物馆171个和三级博物馆288个。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1804个公共博物馆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除基本陈列外,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超过10000个,年观众达5亿余人次。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博物馆致力于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传播,研究、展示、教育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博物馆事业及其文化价值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纲要》同时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博物馆的专业化品质、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与时代赋予博物馆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离。博物馆体系结构需要优化,品类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藏品保护基础工作仍较薄弱,研究能力、科技支撑和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博物馆教育尚未能制度化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博物馆体制机制不完善,运行活力不足。

《纲要》旨在明确未来十年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十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地区各部门发展博物馆事业的重要依据。

《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进入世界博物馆先进国家行列。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提高,从40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发展到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

——科技、(当代)艺术、自然、民族、民俗、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性博物馆和生态、社区、数字博物馆等新形态博物馆得到充分发展,博物馆门类更加齐全,类型结构趋于合理。

——中西部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中小型博物馆展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博物馆的区域分布和结构逐步优化。

——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环境优化,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比例逐步达到20%,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强的优秀民办博物馆。

——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的比例达到并稳定在30%,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馆,形成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网络。

——国有博物馆一二三级文物藏品的建账建档率达到100%,国有博物馆风险单位的防火、防盗设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率达到100%。

——完成100个包括文物保护综合技术中心、文物保护修复区域中心、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和成果推广服务站在内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架构体系建设。

——博物馆教育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除基本陈列外,博物馆年举办展览数量达到3万个,展示水平显著提升。博物馆年观众达到10亿人次。

《发展任务》一章中,《纲要》提出,在博物馆体系建设方面要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2015年实现每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1个以上功能健全的博物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博物馆实现现代化。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县级博物馆的现代化;推进各类国家级博物馆建设;大力发展立足行业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的积极性。优化保障民办博物馆持久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规范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健全对民办博物馆的专业化建设扶持机制,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专业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民办博物馆建设率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