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画廊在印度艺博会上以25万美元售出的名为“无题”的作品
热情依旧是高涨的。举办了三届的印度艺术峰会更名为印度艺博会后的首次亮相显得很是泰然自若,人潮涌动的开幕盛况,乏善可陈的销售业绩,这一届艺博会于2012年1月25日至1月29日间与印度的艺术爱好者们如期相会了。伴随着全新的名字,这届艺博会也在南新德里有了一处新的场所,而且参展花名册的国际味儿很是足(半数国际,半数印度本土),从像白立方、豪斯&沃斯这样的大牌画廊到来自德克萨斯州、拉脱维亚、留尼旺的开拓者们应有尽有。
自然,这一改变与香港艺博会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桑迪-安格斯和威尔-拉姆塞脱不了干系,自去年卖掉香港艺博会之后,他们随即收购了印度艺博会49%的股份。当然,该艺博会的创始人Neha Kirpal仍然肩负着总监的职位,自2008年创办第一届艺博会以来,Kirpal走得并不轻松,最开始的那一届仅34家参展商,其中仅有两家国际画廊,吸引的参观人数约1万人次。
今年的状况就大不同了。开幕式上邂逅上世界上重要的博物馆馆长以及著名收藏家并不是件难事,泰特现代馆长克里斯-德尔康来了,印尼大藏家余耀德也来了。拍卖行们也是兴师动众,苏富比、佳士得派出的专家们以及宝龙新任命的代表Gayatri Juneja几乎可以成团。
从外观来看,这届艺博会的三个大棚非常类似弗雷兹的模型,当然看起来非常专业。据主办方表示,今年的参观人数过8万人次,相比较去年的13.8万下降了不少。但他们认为上一届市中心的地理位置自然吸引了很多的“普通公众”。
在印度没什么事情是简单的,尽管政府同意对这些艺术品进口免税,但凡是在艺博会期间发生的交易都得上缴12.5%的销售税,而这一规定造成的结果是很多的经销商宁愿保留作品也不打算卖掉,而是期望出了印度之后再达成协议。主办方更是得想方设法应付印度各种声名狼藉的阻碍和懒散的官僚主义,好比说通往艺博会的道路是在艺博会开幕的前一天才开通的。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印度仍在经受着前经济危机泡沫导致的衰退,当代艺术市场趋于疲软,艺术收藏尚处在发展初期。“我们没有忘记印度自90年初期以来一直都很节制的开放,” Lekha Poddar说道,“在这里要形成稳定的收藏体系仍然需要时间。”她是当地有名的两位藏家之一,另一位是 Lekha Poddar。后者打算在德里创办空间用来展示当代艺术。即便如此,展商们还是来到了这里,期望与这个国家正日渐富裕起来的阶层建立起联系。“我们视这次艺博会是为建立起某种信任而必要的出席,并不苛求眼前的销售。”利森画廊的Greg Hilty 说道。
那么,这场艺博会都有什么呢?这些代理了印度艺术家的国际画廊们(常青的安妮诗-卡普尔、利森的Rashid Rana、 Krinzinger画廊的Mithu Sen 和 Sakshi Gupta )带回了他们的作品,而白立方这样的画廊依旧推出了明星级艺术家赫斯特、翠西-艾敏、奎恩。“如果我们在艺博会上仅仅选择一些不错的印度画廊参加,那将只有10家左右。”这次艺博会的甄选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说道。明年,委员会有望纳入一些外籍成员。
但总体上来讲,这些参展的国际经销商们并没有创造什么强势的销售,甚至一些画廊颗粒无收,原因当然不会仅仅是出于不利的税收政策。其中报出自己销售业绩就只有常青画廊了,画廊以5.5万欧元卖了一件丹尼尔-布尔伦。
而身处故土的大部分印度画廊则要乐活地多,但是也遭遇了这里的买家们很要命的砍价。“人们总愿意还价,”德里画廊总监Kishore Singh说道,“藏家们又回过头来开始购买现代艺术,因为当代艺术市场掉价了,人们对它不太有信心。”这次艺博会上卖得还不错的他信心很足,他这回以25万美元的价格卖了一件Laxma Goud创于1973年的作品“无题”。
此外,豪斯&沃斯卖出了标价25万美元的Bharti Kher 的2011年的作品“我改变主意了”;利森画廊带来的玛莲娜-阿布莫诺维奇“坛坛罐罐”系列的摄影作品,标价在2.5-16万欧元之间,也非常地受注目,在开幕第一天就卖出了一张7万欧元的。
一些观察者们斥责这次展会上销售过于萧条,他们认为这时候印度的大部分实业家们都在达沃斯同期举行的另一个展会。“时机太不好了,每个人都在抱怨。”一位没能有成交的外国经销商说道。地理位置也一样未能免责,从市中心过来耗时近1个小时,要是赶上交通高峰时段,那在路上就将耗费掉大部分的时间。
可不管怎么样,这场艺博会已经向国际艺术大舞台迈出了一步,并且非常泰然自若地发展壮大着,期望着与印度的收藏共同成长。而令人尤为振奋的消息是,伦敦的泰特准备建立起一个印度艺术收藏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