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被上海收藏的背后 日本“艺术泡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23 11:19:13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米罗版画《愚比王》,通过灵活的画面结构和鲜艳的色彩,向“人的存在”这个主题提出深刻质疑。以上三幅作品,都将出现在1月15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米罗版画展上。

日本“富二代”拒绝接手“艺术炸弹”

三十多年后,中国企业家李焱然悠然地带着一些玩乐的意趣,坐在一堆三十年前让西方艺术界艳羡、又不免暗自窃笑的“艺术炸弹”当中一张张地翻看。李焱然在接受《艺术评论》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我看到喜欢的,就拿下来,一共拿走了200多幅。”虽然“米罗的作品是自然的稚拙,孩子的作品是稚拙得自然”,但一切的价值判断,并非基于可能的财富增值与背后的艺术家光环,而莫过于三个字——“我喜欢。”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这些曾经被日本富豪们炫耀的西方艺术品或成为银行的抵押品,或滞留在私人藏家之手,有价无市,退潮后的日本美术市场,到哪里去寻找生存空间?日本多家美术馆和私人藏家都在悄悄“出货”,出货的对象中,渐多中国富豪的身影。

虽然日本藏家给出的出货原因不尽相同,就以李焱然有过接触的一些日本藏家而言,很大一部分,缘于那些在短短两三年之内财团吞下的几十亿美元“艺术炸弹”,划过了当时美丽炫目的爆点之后,正在渐渐熄火,那些日本“富二代”们现在宁愿在巴黎餐馆打工,也不愿意回来子承父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群日本富翁,历经了三四十年的商场金钱洗礼现在基本都已步入暮年,无力掌控现在的局面,面对‘不肖子孙’的选择也无可奈何。如果中国藏家现在出手,可以从日本人手中搜刮到不少东西。”而中国正在崛起的富豪阶层的年龄,恰与当年日本泡沫经济那一代所处的年龄相符。

李焱然有过接触的另一位日本藏家年逾九旬,藏有马奈名作《镜中的女孩》,欲作价8亿元人民币转手。

一次次与各色日本收藏家接触交流的过程中,李焱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越是贵的东西,越容易易手。”如此慨叹,并非用于形容一个商场原则,而是针对于自己的珍藏。未免让人顿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喟叹。

日本“艺术泡沫”的启示

反思数十年前席卷日本的这股热潮,很多熟悉当时情况的人表示,日本之所以惨败,首先在于忽视了本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吸纳能力,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高端市场被打开之后,没有促成购藏布局和价位合理的中端市场。其次,艺术品价格的瞬间暴涨与大批跟风者的蓄意哄抬,形成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大批西方现代艺术大师批量生产的一般作品,以及中低档西方艺术品也蜂拥而入,价格雪球越滚越大,以致至今无人接手这一堆烂摊子。

当中国的泡沫经济达到顶峰时,是否预示着同样的假以艺术名义的财富争夺战悲喜剧会在中国大地上爆发?某位山西富豪曾以数以千万计的价格购入一堆18世纪西方油画,之后,悄悄咨询业内批评家,被贬得一钱不值。不久前曾有某位欧洲知名艺术评论家,试去北京探路,欲以5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把手中的杜尚作品“打包”出售给中国藏家,但溜了一圈,这位巴黎1930年代达达主义领军人物的作品终究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找到适合的中国下家。

1980年代的日本,1990年代的中国台湾,财富的突然爆发,使金钱流向了人类精神产品——艺术领域,因为这一项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堡垒而无法确立一个统一的恒定的量化的标准。若没有及时与之相应的艺术教育和接纳能力,财富的急剧增多,带来的也许是另一场西方掀起的“鸦片战争”,唯一的区别是艺术品将被当做精神鸦片,而吸食者将以付出巨额财富的代价换来一堆西方的精神代谢物。

   Previou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