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按照规划,到2010年,云南省计划接待海外游客300万人次,国内游客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建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成中国和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丽江成云南的开放窗口。
为此,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强调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不断增强云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云南省代省长秦光荣也指出,必须以创建世界旅游胜地为目标,以项目建设推动全省旅游发展再上台阶。
作为云南旅游业的「头牌」,丽江在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海内外的投资商,逐步做大做强丽江旅游。
一场500名农民演绎的大型实景演出,引发了一轮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它仅仅是一场文艺演出,还是云南挺进文化大省的一个新起点?是仅仅增加了一个收费景点,还是借此可拉动丽江旅游经济增长?
《印象·丽江》续写神奇
“是丽江带动了旅游,还是旅游带动了丽江?”丽江古城现文巷从事版画雕刻的张老板说,没有特色丽江,就不会有今天丽江四季不冷场的旅游业。
张老板介绍,在古城里,像他家这样经营版画雕刻店就不少于40家。据了解,近10年来,丽江市旅游从业人员中,从事文化艺术和民族工艺的文产商户就突破4000多户,文产商户入市比例创造了丽江历史最高峰。
民族文化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在丽江旅游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民族文化是否能不负众望?在“去丽江发呆”口号下泛滥的小资情结面前,在民族民俗文化与酒吧文化博弈的前提下,丽江的民族文化有几成胜算的概率?如何实现由“小资丽江”到“文化丽江”的转变?实现由观光型旅游到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转变?丽江旅游展现出更大发展空间的机会有几许?
在《印象·丽江》的演员中,有很多是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户,如果不是来《印象·丽江》做演员,他们就会去外地当民工,修铁路公路,靠血汗挣钱。一个演员曾经这样说:我从小就会唱歌跳舞,可是对于我这样的农民来说,从没想过唱歌跳舞也能为我赚到钱养家。我现在不用做苦力,每个月都能寄钱回家,家乡的人都羡慕得不得了!“印象丽江”改变了我的人生。在《印象·丽江》的演员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印象·丽江》的演出,更是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丽江,在不经意间再次创造着奇迹,就像当年地震重建后展示给游客一个让人惊奇的丽江,一个让人意外而又令人向往的丽江一样,这一次,丽江民族民俗文化借《印象·丽江》之手完成了文化经济的创新。
“从《印象·刘三姐》开始,我们是在自觉不自觉中,触及到了文化市场化、文化产业化这一领域,意义有多大,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是高攀经济,高攀文化产业链。” 王潮歌称,《印象·丽江》是一个大艺术家在大雪山下展示对丽江各民族人民的情怀,我们读懂了玉龙雪山的语言,并用形象展示给观众。
“以文化带动经济,是云南新发展的最突出特点。表面看,这只是一场演出,一个文化项目。我们希望《印象·丽江》通过文化带动丽江的旅游,让游客在文化中体验旅游。文化牵手旅游,这也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关键所在。”,在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看来,《印象·丽江》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力推动,也使一个新的云南在崛起,从烟草云南到文化云南。
“《印象·丽江》是经济与艺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不单是一场演出,而是标志着一个新云南在崛起。《印象·丽江》是云南从烟草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转型的一个爆破点,对当地GDP的拉动让人充满幻想。”云南大学副校长曹和平认为,《印象·丽江》对GDP而言只是增加了一个收费点,增加了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产生的一个新的景点,《印象·丽江》若要为当地GDP创造更高价值,还要把演出植根于广大农村和农民,搞俱乐部经济。”
“玉龙雪山是一座有福气的山,我们做的是一件积德的事。”导演王潮歌说自己根本没想到《印象·丽江》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如此大的转变。
《印象·丽江》展现民族文化魅力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天天答应,叫地地答应。。。。。。
“丽江是个神奇的地方,最感动我们的是民情民风、自然风貌和文化,让我们3人流连忘返。”张艺谋说,做这个项目,是出于对这方土地和人民的景仰。
“以纳西族为主,兼有白、彝、藏、傈僳、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丽江表现出她的宽容和开放。丽江的胸怀像雪山一样高远,丽江文化深不可测!”王潮歌补充道,丽江人只需俯首向下,随便挖掘一点本土文化的“皮毛”也能让异乡人惊艳。《印象·丽江·雪山》有人就看了五六遍,每一遍都能看出新意,因为这是丽江多元、灿烂的文化缩影。
这里有千年古城的神奇、茶马古道的古韵,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果说古朴、精致、山水一体构建了丽江古城的血肉,那么怡然自得、宽容厚重的纳西文化才是古城的魂。最早研究丽江的西方探险家洛克在丽江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27个年头,他甚至想死在丽江,"与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宁可回到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
除了雪山和古城,丽江历史文化遗存与风景名胜众多:丽江七寺、白沙古建筑群、三圣宫、木府、世界著名的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高山植被和丹霞地貌奇观为主的老君山……这里随处可见瑰丽的山川与中原文化、纳西文化、藏族文化和谐的共生共容。
玉龙雪山在不远处耸立,巨大的碗状露天剧场简朴粗犷,纳西族、白族、藏族演员用马鞍舞、筐舞、马帮、行酒令、鼓轮奏续写着丽江传奇。导演樊跃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地方做这样的演出,只能视作一种福分。”
《印象·丽江》把文化经济渗透到旅游业
当地旅游界人士说:“我们希望《印象·丽江》不仅给丽江带来更多的高端游客,更希望丽江的旅游业由此注入更多的文化成分。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发来挖掘和保护民族民俗文化,而文化内涵又为旅游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确实,在旅游业“空壳化”蔓延的今天,留住丽江的淳朴,留住丽江的古朴恬淡,留住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才能留住丽江旅游的“魂”。
“感谢云南,感谢丽江,这里的人民,这里的文化,还能给我们这样的想象力,这样的感受”。《印象·丽江》导演之一樊跃说出的令人荡气回肠话,能够让我们深切体悟到丽江民族文化的魅力。
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明显的差异性和多元文化的聚集性,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要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为灵魂、以文化为主线、以文化为主题、以文化为内涵发展旅游,使旅游活动形成一种文化体验。这也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潮流和时尚。
丽江,这个旅游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近一半,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税收占整个财政收入的近一半的城市,两个一半充分说明了旅游业对于丽江的重要性。现在,丽江除了借《印象·丽江》 “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外,还提出了要实现从旅游目的地到旅游集散地的转变,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实现丽江旅游的二次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