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596米的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在雨季是很难露出真面目,然而正是这云雾昭昭、细雨霏霏的壮阔景观却为《印象·丽江》制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令人顿时心生敬畏……昨天,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联合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在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脚下首次公演,来自藏族、纳西族、彝族等10个民族的500名农民演员仰着他们黝黑的脸庞,用最原生的动作,最质朴的歌声与天地共舞。
看点:质朴原始
一进入雪山脚下的甘海子蓝月谷剧场,就会被一种雄浑的气氛笼罩。高十几米、宽近百米的巨大红色石墙矗立在人们面前,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崖壁上几条狭长的道路折回而上,象征着“ 茶马古道”,观众席从崖壁底部呈斜坡延伸出去,最高处可以与石墙顶部持平,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360度环状立体演出空间,所有的震撼和感动也由这里蒸腾而上。
《印象·丽江》是不能够被“欣赏”的。在大白天里,有时头顶高原艳阳,有时雨雪交加,观众和演员要一起承受雪山严酷气候的考验。粗糙的石壁、布满石头和小草的地面、时隐时现的玉龙雪山、东巴汉子带着泥土味儿的汗水……这里的一切都裸露在外面,无法用黑暗和灯光去掩饰和引导,然而演员们就是用他们裸露的胸膛,裸露的眼神和裸露的心彻底征服了观众。从几百名穿着羊皮大衣,留着奇形怪状发型的小伙子冲到观众面前自豪地大喊“我们是少数民族,我们是演员,我们是农民,我们是大明星”那一刻起,观众就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他们。
难点:白天演出
《印象·丽江》早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就开始试演了,在两个多月的演出中收回了几千份的调查问卷,90%以上的观众对音乐、演员、环境表示了肯定,“感动”、”震撼”是调查问卷中出现最多的字眼。昨天的演出也不例外,许多观众都是含着泪水看完的,所有这些反馈让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心里踏实了许多,不过长达一年与自然、与淳朴人们的相处让他们收获最多的是“感恩”,就像王潮歌说的,“在城市里我会经常觉得不平衡,但是现在我却觉得人很渺小,自然很伟岸,每天吃饱饭都觉得好,看到演员刷马我都感谢他们”。
问起《印象·丽江》最难的是什么,三位导演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白天演出”,“所有的剧场演出都是在黑暗的环境里,靠情节、舞美、灯光来吸引观众,《印象·刘三姐》虽然不是在剧场,也是在晚间制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美景,但是《印象·丽江》完全没有这个条件,在最强烈的阳光下,一切都是坦白的,直接的,无法修饰的,但是这样的亲近感又是如此的弥足珍贵,经过了上百次的修改后,我们终于将白天演出的劣势转为优势”,王潮歌说,“最后我们选择了一个最优秀的办法就是裸露,这就是我们的绝招,与你心贴心、脸对脸,让你无处可躲,用感情抓你进来”。
重点:环保问题
“任何一个户外演出都涉及环保问题,不管有没有舆论影响,环保都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王潮歌开门见山的说。事实上,《印象·丽江》在环保方面也做得很到位。王潮歌介绍,“《印象·丽江》的演出场所是玉龙雪山游客集散中心原有的配套设施,没有新建任何建筑,只把墙面刷了颜色,而且在20公顷的土地上没有伐过一棵树,没有铲掉一块草皮。为了保护环境,我们的上百匹马没有集中圈养,而是分给4公里外的一个村落中的农民,每家分养4匹,演出前由各家送到现场,我们还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专门修了一个马道,用栅栏把草地和马隔开。我们也没有为演员修建新宿舍,而是租用了附近高尔夫球场的房子”。《印象·丽江》环保概念还不仅体现在有形物质上,就连无形的声污染都不允许存在,《印象·丽江》的音响设计宋多多表示,8组音响全部隐藏在演出的各个地方,而且箱体全部朝向观众席,观众席的坐墩是水泥制作的,里面呈蜂窝状,这样可以折射和吸收声音,而且会根据观众的多少控制音量,这样极其震撼的音响效果就不会传到场外了。
自从《印象·刘三姐》打造出来之后,场场爆满,甚至拉动当地GDP增长了两个百分点的现实让人不得不对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抱有很大期望,事实上目前已有十多个省请他们在当地再做这样的一个实景演出。“在创作《印象·刘三姐》时我们还只是单纯的想怎样把演出做好,后来开始火爆了我才意识到文化产业可以很具体的实现,而不是只挂在嘴边上的”,张艺谋坦白地说。他还强调,“印象系列”绝不是单纯的个人品牌问题,而是人们的精神需要产生变化后带来的,希望自己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张艺谋的言外之意是“印象系列”的创作还会继续,王潮歌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一旦有合适的山水、人群、文化,我们就要一直‘印象’下去,因为我们的激情还有很多,关键看有没有绝招儿了”。 罗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