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艺术家Anna Holzhauer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薛行彪以中国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的图案为灵感,尝试“意象范围内的抽象”创作,在从布面和纸张向陶瓷媒介转化的过程中,他探索 “超以象外”的意味之美,认为陶瓷创作应该寻求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的融合。
德国海德堡大学艺术哲学博士杨起教授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者,他希望将西方的雕塑语汇注入德化的陶瓷创作中。此次中外艺术家对话,来自西方的艺术家带来他们的观念、思想和创意理念,从西方的视角解读和诠释西方艺术家对陶瓷的理解。而杨起本人也认为,当代陶瓷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当代,将陶瓷与人的生活相关联,将陶瓷的造型、色彩、器形等考虑进当代人的生活细节和审美品味当中。
中央美术学院唐承华教授同样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中外艺术家之间能够迸发出交流和思想的火花。在谈及昨天他借助传统烧窑手段进行创作的作品时,他说“我此次创作属于一种行进中的状态,包括我个人的行动和与自然、与周围人的互动,整个关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场,这个气场不属于艺术家,而属于自然,属于大地,是火与土的吸引,是艺术家精神的体现。”
下午,部分中外艺术家们启程前往福建泉州观看木偶戏,讨论唐卡,欣赏瓦猫,在博物馆观看雕塑和陶瓷。意大利艺术家Gaetano对雕塑素描本十分感兴趣,对于在源和堂看到石头狮子十分亲切,他说在威尼斯也有长着翅膀的狮子,那是威尼斯的标志。荷兰艺术家Nicole表示这不是她第一次看木偶戏,但泉州的木偶戏与她之前看到的有很大不同,小小的舞台凝聚了闽南独有的文化特色,师傅们用手灵活地操作木偶,精彩的故事情节让大家连连发笑,这次的中国之行让她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的闽南特色,她会将所见所闻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德国Keramion美术馆馆长Gudrun Schmidt每看完一场木偶短剧都会赞叹,《花好月圆》这出戏,木偶们穿上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用闽南话作为人物对白,此时语言不再成为彼此的障碍,在缓缓的音乐声中,师傅灵活地操作着木偶,在那一瞬间木偶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师傅操作木偶在红色的宣纸上写下花好月圆四个字,赢得了现场艺术家们的一片掌声,这是有别于陶瓷创作的另一种艺术的展现形式,木偶戏也作为一种媒介,让艺术家们对中国闽南文化有了新的感悟和体验。
更多请浏览:【专题】 2015中外艺术家泉州对话
艺术家在交流
英国剑桥策划人刘爱民创作中
中国艺术家刘旭光创作中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薛行彪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荷兰艺术家Brigitte Spiegeler
意大利艺术家Mariangela Zerbini
美国麻省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梁汉昌创作中
美国麻省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梁汉昌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