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交流

 

今天,万旗艺术中心的手拉胚师傅帮德国艺术家Alke修整胚体,师傅的娴熟技艺让Alke赞不绝口,他们各自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在那一瞬间语言仿佛不是障碍。师傅邀请Alke尝试手拉胚的制作,她用心地询问了如何把握刮刀的角度,如何控制底盘的速度,虽然试验并不是十分完美,但体验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中国老师傅的专注和朴实成为她这次中国之旅的深刻印象。

美籍华人、美国麻省美院美术系主任梁汉昌的作品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他运用切割陶瓷,并将它们重新组合等方法呈现作品,是由于他认为陶瓷已经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交流的媒介。这种创作方式也是想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华文化的推崇,更是一次个人情感的回归。

德国艺术家Laura Saches是第一次来中国,但却是第二次接触陶瓷。她曾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跟随导师接触过瓷器。关于作品的创作,Laura并不想把它具体化,她所崇尚的理念是极简主义和抽象表达的思维,在澳大利亚学习时,她曾经对土著的色彩和图案很感兴趣,所以这次德化之行她希望尝试将不同的色彩和材料运用在作品中。

德国Keramion陶瓷艺术基金会美术馆馆长Gudrun Schmidt-Esters就此次活动为何选择在德化做陶上午采访了艺术中国主任勾霞,勾霞说:“德化是中国的瓷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今的艺术形式更为多样,这么多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经验的艺术家在一起创作,作品的多种可能性是我们期待的,加上窑变的不可控和偶然性更是陶艺的魅力所在。”

德国艺术家Anna Holzhauer对中国特殊的事物很感兴趣,同时也对中国的阳台等建筑构造印象深刻。这次作品中,她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把抽象和具体融入到陶瓷作品中。相比较其他多彩的瓷器,她更喜欢德化带有哑光质感的白瓷。这次在创作中,Anna在杂物间对一个废弃的铁架产生了灵感,她想把它再创造,与她已完成的白釉作品结合,传达一种理念——简单元素和简单形式的组合。

傍晚时分,唐承华借助传统烧窑手段进行创作。他在户外空旷的地面上摆上平整的石块,陶胚立在石头上,周围架满长条状的柴火,形成原始的烧窑空间。在点火之前,艺术家将每个人的酒杯斟上酒,敬天,敬地,敬火,敬天地造化的力量。唐承华将这件作品命名为《天堂》(Heaven),他不追求最终陶器作品的形态,意在表现烧制的过程。陶、土来自自然,艺术家在用他的思想和精神注入陶土之前,它们就是陶和土。当艺术家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和信念注入其中,它们便有了人赋予的生命。人用自己的力量将自然中的材料塑造成有形的事物,而一把火过后,一切又化为灰烬,回归到自然。艺术家希望通过整个创作的过程启发告诉人们珍惜上天的恩赐,珍惜生命的过程和为别人留下的记忆。在纯粹中,感化人心,感激万物。

 

更多请浏览:【专题】 2015中外艺术家泉州对话

 


北京电影学院刘旭光


 


德国艺术家Alke Reeh创作中


 


德国艺术家Anna Holzhauer创作中


 


德国艺术家Laura K.Sachs创作中


 


德国艺术家Laura K.Sachs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各国艺术家观看传统陶烧制过程


 


工作人员


 


荷兰艺术家Brigitte Spiegeler创作中


 

1  2  3  


2015中外艺术家泉州对话第七天:向古老的陶文化致敬

  傍晚时分,艺术家唐承华向中外艺术家们表演了一场中国传统陶烧制过程的行为艺术,唐承华将这件作品命名为《天堂》(Heaven)...>>>

来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5-07-17 10:18:44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
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艺术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