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的密码—巫术、鬼魂,与面孔的经济学

胡丹洁(中央美术学院)

The Code of The Golden Bough-Economics of Witchcraft, Soul, and Faces

HU Danjie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此次展览的出发点是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巨作《金枝》。这部更世不朽的人类学巨著,与本次策展主题“看不见的手”与《金枝》的用意,有着惊人的一致,便是探讨各种艺术形式之间转化的隐藏的规律。

本次展览以结构分析的方式,试图打开《金枝》遗留下的文化密码,在循环往复的文化架构的传承、错位、重构的演变过程中,寻找“看不见”的逻辑关系与规律。艺术家本能上是在模拟对规律的实现,完成一个“编码”的过程,而策展人通过解构与阐释,扮演着“解码”的角色。正是这种编码与解码的互动,推动着我们艺术表达的演化。将《金枝》所描述的从巫术、宗教到科学的演变过程,与经济社会的价值规律进行类比,却并非追求一个严谨的推导式的表述,而是试图在这种看似简单化却意在启发的并置中,产生一种关于内在联系的思考想象的张力。因此,展览并非围绕特定主题发生,而是将它们作为想象与对话的开端。

整个展览在四个线索所构成的框架下展开,分别是“宗教与经济”,“货币与巫术”,“规则与禁忌”,“流通与循环”,它们分别象征了从自然社会向复杂的当代社会进化时各种力量间的转化经验,亦是艺术可以不断发生的敏感领域。

本展览除了展厅作品外,还包括以下项目:

杨北辰的电影项目“现代性巫术或偶像破坏者:艺术作为电影性鬼魂”包括了现场展示与影片放映互为补充的两部分。

刘辛夷的美术馆介入项目“意见箱”, 将被分散布置在场馆的各展示空间内。

白双全的「二月廿九日」是一个记录和收集在展览期间消失/不存在的一天(二月廿九日)的计划,并在展览前期和期间可以安排活动或课程,课程的记录和成果在展场中分散呈现。

艺术家

01何岸(中国)

02李竞雄(中国)

03王思顺(中国)

04马大哈(中国)

05黄然(中国)

06奥马·法斯特(以色列/美国)

07梅斯查·伽巴(贝宁)

08徐震(中国)

09卡雷·侯拉尼(巴勒斯坦 )

10赵要(中国)

11瓦迪姆·扎哈罗夫(俄罗斯)

12刘辛夷(中国)

13白双全(香港)

14斯蒂芬诺斯·齐沃普洛斯(希腊)

15杨北辰(中国)【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法国),拉乌·鲁兹(智利),阿兰·卡瓦利埃(西班牙),阿尔伯特·赛拉(苏联/俄罗斯),王兵(中国)】

16苏新平(中国)

17姜杰(中国)

1   2   3   4   5    


《金枝》的密码:巫术、鬼魂与面孔的经济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25 08:47:3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