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峥嵘 |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04 15:05:5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
赵峥嵘 1971年生于上海 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 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师从靳尚谊,孙为民教授 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基础部 作品介绍: 赵峥嵘:微小的整體 (一) 不知不觉,作品中流露出某种紧张的,不安的情绪,始终纠缠着我不肯离去的是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自身欲望的恐惧,身不由己地被带入到一个不具体的现实中。画面人物渐渐失去了鲜明的特征,但还残留着一些黑暗的形状——有时睁着无神的眼睛,有时又仰望天空,有时消失于自己的双手之中……欲望中的人物情态不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只是间接的表露,以一种模糊的方式来表达的,传达某种内心的压抑,是一种无法触摸的情感。在一次次地坠落之中,在这自弃的过程里,让人隐约能够感觉到欲望的迷失与错乱,以及对未知的迷惘。 在这里,首先不得不面对的是自己,我则是自己的倾诉者,内心的紧张,不安促使自己不断地去回顾逝去的背影。带着伤感的记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真实的自己,常常在各种的堵塞中发生偏离。在那些人物之间是否有着无法沟通的边缘地带,隔绝了欲望?在疯狂的他人世界里,无助的眼神,莫名的表情,没有面孔的面容,扭曲的身体,僵硬姿态,是否透露些许为生活压榨着人的真相?是否还应该执着于对不该执着的追问?冷漠、狞笑,病人般的呆滞、茫然,这些是否隐藏着某种危险因子?寻找发现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内心阴郁的色彩,和个人被时代所扭曲的主观的曲线,是一个人灵魂左右彷徨的内心独白?是一种浮游迷离的状态?人因此失去了重心,更失去了方向。“人”是被怎样对待的?以及如何对待自身的?就此和现实渐行渐远…… 这是一种类似于“冥想”的隐秘经验……软化了叙事,割断人之间的联系,使之处在“迷离的自足状态”。人物之间的联系都交由流淌在空间的气息来交合,原来无关的人物被“反反复复钉在画布上”,突然变得,扯也扯不开了。《襄阳路》系列作品使人们对物的欲望、慢慢转化为《简单生活》系列中,这些挣扎着的,带着沉默的气质和黑暗的轮廓的人们,惊恐得眼睛彼此不敢相望,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人生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控制。 画面中常常以“我们”而非“我”为绘画主体,并被“他们”所左右,自我意识的缺席和淡漠,使的画面更像在描绘一种宏大场景,而且充满壮观气息,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另类特征。自已也被制度化了,集体化了,渐渐没有了自我意识,人们关系变得难以辨别,于是人与人的关系重新被解释和组合。画面中没有了明确的“阳光,血肉和大地”,所有的只是隔阂感和陌生感。不知不觉,自己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异——如影子般人物,正逼进了我们生存的现实…… (二) 回到画面。只通过一点点的动作、以及去特定的背景、去笔意、去色彩,无光泽地再现出来。1,无笔触的团块,这是西方造型语言中忽略的因素,以一种中国式的没骨笔意画所特有的形态,正是凭借墨团与郁结的心情的某种联系,才可以通过慢慢渗开的无笔意的笔意表达出内心的郁结的化解。2,当然,去色彩倾向也是一种不是绘画语言的语言,少用直至不用强烈的色彩,而且很熟、浓、脏、黑,污。在流动变为静止的同时,设法表达那种难言的被压抑的污秽欲望。3,不再是线条的线条,线条的不断堆积,涂抹和被挤压,这种不确定的线条,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伴随着墨线的渗开和滑动,慢慢地也被同化了。4,简单的构图,构图上追求千篇一律,只有一个中心的画面,形式上的不断重复,构成简单的画面。5,整体,这里所谓的整体其实就是寻找有限的区别,(与他人绘画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印证了这个微小的整体。 主要展览: 2011 “单体飞行”当代艺术展,上海1918空间 2010 “白夜”上海蒙田画廊 “玄夜”上海威海路696号香瓜侠公社 2009 “在场”——中国当代绘画提名展,广州 “进化?”广发当代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07 广东省新青年美术大展,广东美术馆 “痕迹”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广州汇豪社,上海 “城市物语”沪穗两地艺术家作品展,广州如意画廊 “中层脉动”广东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伪英雄时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上海东廊艺术 “肖像—一个世代的另类纪录”陈子君、罗奇、赵峥嵘作品展,广州汇豪社 “艺术问题调查”广州美术学院青年教师艺术生态文献展,广州,上海雅巢画廊 “适度张扬”当代艺术展,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 “继”——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上海,上海对外文化交流中心 2006 “ 纸尚”——京沪杭穗艺术家邀请展,上海安德来思艺术中心,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