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高峰研讨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09 19:37:5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0年10月6日至7日,“第三届国际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高峰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召集举行。

研讨会集结了全球多9所顶尖艺术与设计院校的院校长,以“艺术与设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为题,共同探讨在瞬息万变的新世纪,艺术与设计教育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以及艺术与设计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推动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前两届国际院校长聚首分别在2001年和2008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但多限浅层面交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高等教育“高水平、有特色、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得以明确。作为中国最高美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对于“在国际美术教育的主流和中国特色之间寻找恰当的结合点,坚持提升中国文化主体意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形象”保有高度的自觉,使其成为自身作为国家级美术院校所承担的应尽责任。

会议期间,各国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结合本国国情,分别介绍了本国美术高等教育现状和所在高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相关的优秀经验。随后,大家就共同关心的艺术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国际交流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

会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从中央美术学院十年来的发展实践出发,围绕美术教育领域中传统模式理念与当今模式理念之关系,就美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发表演讲。阐释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90余年办学经验和不懈探索形成的艺术教育“中国态度”。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还向各国代表介绍了美院近年承担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为奥运设计、为上海世博设计、世界设计大会和素描六十年大展等教学和研究创作项目。展示了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将教学、研究、创作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经验和成果。

通过交流,与会各国院长共同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给艺术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各国艺术学院应共同分享经验和成果。在尊重各自国情、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艺术与设计教育的繁荣,培育新一代的艺术与设计人材,为世界艺术与设计、乃至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加强进一步的合作,研讨会期间,由中央美术学院和芝加哥美术学院共同倡导,构架了一个泛欧美亚的国际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沟通网络,希望通过常设性的国际校长论坛与研讨、合作研究、学术交流项目,引领艺术、设计、建筑教育与研究的发展。该倡议得到了与会各高校的一致认可,并于现场共同签署。签署仪式结束后,与会的9所高校共10位院长与中央美术学院广大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座谈。

可以预见,这次国际院校长高峰研讨会将对中国特色美术教育体系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

【关于中央美院】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合并国立北平艺专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建立了我国首个国立美术学院,代表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最高水平和代表着中国革命美术事业前进方向的两支涓流在这里历史性地汇合。1950年4月1日,隆重的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典礼在北京王府井校尉胡同举行。(此次高峰研讨会亦是学院命名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

自建校伊始,中央美术学院就与祖国同行,伴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需求,承担起为国家、为人民塑造形象的使命。六十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在党的领导下,创建并引领富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体制,培养了大批享誉全球的艺术人才,为共和国奉献出丰富的艺术经典和标志性学术成果。

从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像开始,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参与国徽、国旗、人民币设计,《开国大典》等优秀作品,抗日战争纪念馆雕塑,“为奥运设计”(奖牌“金镶玉”、体育图标“篆书之美”、北京奥运地铁设计等),“为世博设计”(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负责单位)、以最多作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每个时代,中央美术学院都取得了无愧于其责任和使命的辉煌成就,使“为中国造型”的角色越来越丰满。

作为国家最高美术教育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将一如既往承担代表中国最高标准美术教育和创作研究的重任,不负在世界文化中进一步展示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崇高使命。

    2010年10月6日至7日,"第三届国际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高峰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召集举行。
    研讨会集结了全球9所顶尖艺术与设计院校的院校长,以"艺术与设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为题,共同探讨在瞬息万变的新世纪,艺术与设计教育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以及艺术与设计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推动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