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洛梅•埃斯特巴•穆立罗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6-25 14:14:3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巴罗洛梅.•埃斯特巴•穆立罗

 

1618,塞维利亚——1682,塞维利亚

巴罗洛梅•埃斯特巴•穆立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平稳恬静的人,所谓画如其人,这也许正可以解释他的画作中的个人风格。他降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是由一个姐姐抚养成人的。据推测他曾从师于胡安•德尔•卡斯蒂亚,因此他在青年时代的绘画也承袭了老师的风格。在1645年,他与贝阿特丽兹•卡布莱拉小姐结婚,后者为他生了好几个孩子。他的一生总体来讲比较幸福美满,没有大风大浪,而且一直有很多画作的订单,因此他得以拥有一个比较富足舒适的生活。1656年,他开始为塞维利亚大教堂工作,1658年来到了马德里,大约在两年以后,他亲眼目睹了皇室藏品,并为其中委拉兹开斯画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娴熟技艺而折服,也正是这些作品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660年,他为塞维利亚美术学院的基金会捐款,并担任了该基金会的主席,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他被授予了埃雷拉的“美男子”之称。1663年,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之后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娶。他和几个年龄上小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段时光里,他仍然没有停下绘画,他为圣母玛丽亚犹太教堂、方济各会修道院以及救济医院进行装饰工作。据说,穆立罗是死于一次事故,1682年的一天,当他在卡迪斯的一座方济各会的教堂绘制着巨大的壁画的时候,一不小心从脚凳上摔了下来。这场意外把他引向了死亡。

穆立罗是一位极富盛名的画家,早在他还在家乡塞维利亚作画的时候他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之后的十八世纪,尤其是十九世纪,他的名气达到了顶峰。在拿破仑入侵西班牙之后,他的画作流传到了整个欧洲的四面八方,这些从伊比利亚半岛上得来的珍贵画作被法国人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并散布在了各地。当然了,正如经常发生的类似的情形一样,随着他的画作的流传,再饱受了大众的欣赏和赞美之后,也开始有越来越多多恶批评的矛头对准了他。现在,经过了这一切的反反复复之后,今天,人们又重新以钦佩的目光来欣赏穆立罗的作品,他本人也得以重返十七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天才画家之列。

以穆立罗为代表的美术风格开启了西班牙绘画史上的新阶段,并且在欧洲大陆也开始产生了影响,成为了十七世纪下半叶欧洲主要的艺术风格之一。以前曾一度流行的巴洛克风格的沉重矫饰已经被人们所厌倦了,它势必将被新的艺术倾向所取代。穆立罗带头开创了一种清新亲切的画风,成为了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的杰出代表。在穆里罗的世界中包含着反改革式(即反路德新教)的革新的倾向,他力图将宗教活动融入到日常的氛围中来。融入到家人惯常的生活中来,强调生命的意义,并把那些玄而又玄的意义诠释我们易于理解的话语。因此,穆立罗没有把目光再集中到那些烈士们的苦难上,我们看看他的《清静受胎》,画面上出现了年轻、美丽的圣母玛丽亚,她的头顶被云彩笼罩着。她和她的孩子耶稣看起来就像我们普通人中的母亲和孩子一样。我们再看看他在其他作品中所描绘的圣弗朗西斯科,圣安东尼奥等等,画面中的人物都圣洁优雅,即便是表现得略显夸张,我们也能从中明确地感受到画家的理念和用心。正是穆立罗的巨大成功,使得这些绘画的原则经受住了考验,在他死后,这种风格也能够继续流传下去。穆里罗也绘制一些肖像画,虽然数目不多,但画面却极为精美。这些画主要为宗教题材,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借以把画作进行下去的借口而已;在另一些题材的作品中,所选取的仅仅是独立、不受制于任何其他背景之外的故事或是事实,这些题材都为人们所熟悉,而正是这些作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穆立罗优雅的画风和创作上的爆发力,让我们明确地感受到了画家非凡超群、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他的绘画技术的逐渐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起初,就如同自己的启蒙老师一样,他的画也显得干涩;后来通过学习阿隆索•卡诺和祖巴兰,他的画面得以逐渐饱满;在家乡,他研究了生活在塞维利亚的意大利画家和佛兰德斯画家的作品;马德里之行对他的绘画而言意义重大,他能够有幸欣赏到菲利浦四世私人收藏的著名画家委拉兹开斯的大作,并由此而深受启发。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画家如柯列乔、里贝拉以及凡•代克在他的绘画生涯中的影响。他的笔法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追求平面上的光滑,而是越来越自由流畅,以至于他在作画时能够轻车熟路、运用自如;他的技法越来越纯熟精湛,被称为“蒸汽式的”的手笔。物体的形状在他的笔下渐趋解体,而他所更加重视的是光线和色彩,通过暖色调的协调运用,画家向观众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力图通过画面来诠释的精湛技艺。

胡安•J•鲁纳

下一页安东•凡•代克上一页彼得•保罗•鲁本斯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东京画廊——空牙
· [专稿] 北京·加拿大国际艺术交流展
· [专稿] 北京现在画廊——刘川个展
· [专稿] 张培公绘画艺术
· [专稿] 潜空间—首届国际陶瓷首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