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2014"北京展 青年艺术家的学术性展览

时间: 2015-08-09 21:38:49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展评

“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到场嘉宾合影

8月9日下午,“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北京展在中间美术馆开幕。“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是关山月美术馆的重点当代艺术学术项目,2014年关山月美术馆和北京中间美术馆达成合作意向,分别在深圳和北京共同呈现“在路上•2014”的研究成果。“在路上”是关山月美术馆的一项持续性的当代艺术课题,旨在整理以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当代艺术文献,发现并讨论此间浮现出来的当代艺术问题。

“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展览现场

“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展览现场

本次提名展由中间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在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颜为昕、中间美术馆艺术总监周翊的召集下,王天德、刘庆和、徐累、张羽等水墨艺术家,张子康、陆蓉之、高岭、何桂彦、付晓东等30余名批评家的共同支持下,对160余名被提名艺术家进行走访、观察、研究梳理、文献编辑出版的基础上,遴选出近40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抽样展览。张新英、盛葳、吴洪亮、朱小钧四位策展人认真研究了中间美术馆的展呈空间,使作品和空间深度契合,使展览本身成为了一件耐看的当代艺术作品。

曾健勇 《遗失之地》 800cmx400cm 2014 纸本水墨、拼贴

展览作品

“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朱小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路上”策展团队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策展人机制,大家对于学术的交流和交锋使此次展览更加全面,大家对学术观点不同的探讨方式是非常良性的。这种探讨使这次展览不再是一两个人判断为标准的活动,而大家在交流中也逐渐形成了某种标准和默契。此次展览并没有以水墨市场上成熟度高低作为选择标准,而是一个纯学术的展览。策展人希望抛弃市场对艺术的判断和影响,单纯的以学术为判断标准,学术性成为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同时,“在路上”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展览,影像和装置作品也参与到其中,“在路上”希望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展览作品

装置作品

“在路上”将目标艺术家群体定位在70后和80后这两个已届艺术创作盛期但在史学上尚未得到深入梳理的艺术创作群体,是因为他们正处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上。如果说前辈艺术家完成的是解放思想、复兴文化的历史使命,解决的是什么是西方当代艺术的问题,那么青年艺术家则面临着如何确立当代艺术的主体性,在艺术史上完成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青年艺术家群体生态的动态关注就显得格外重要。

杜小同 《光》 81x120cm 2013 纸本水墨

展览作品

中间美术馆艺术总监周翊、策展人朱小钧在展览现场

到场嘉宾与观众进行交流

“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展览现场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