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假画大案”与上海画家“美国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09 15:32:14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钱培琛用麻布创作的作品《仕女》


今年8月,纽约时报的一则“假画”报道使74岁的上海画家钱培琛的名字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被众人知晓。此案缘起于2011年底,一名比利时收藏家耗资1700万美元从纽约曼哈顿Knoedler画廊购得杰克逊·波洛克的一幅未收入画家作品目录的画作,卖方和画廊均肯定该作为真迹。藏家证实此画系伪作,并将Knoedler画廊告上法庭。Knoedler画廊爆出售假丑闻并关门大吉后画廊总监Ann Freedman称这些作品来自于一位名叫Glafira Rosales的艺术商人。据被起诉的女经纪人Rosales交代,这些被当作真品出售的画作正是出自居住于纽约皇后区的钱培琛之手。至此,钱培琛所画的63幅仿美国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在FBI的追查下曝光。这些作品被当做大师真迹,以8000多万美元(约合4.9亿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买家不乏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令艺术界震惊。

虽然一夜之间名扬天下是所有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事,但是,“制假”的罪名恐怕并非谁都可以担当,张大千仿石涛的美术界佳话也绝无可能在当下复制。

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钱培琛突然成了新闻人物,从《纽约时报》的头条转到华文报纸,人们对真正售假的艺术经纪人反而不感兴趣,那长长一串拉丁字母的名字又十分拗口难记,相形之下,钱培琛的中国名字和样貌倒是引起各方注意。暴风雨般的,不经意间竟然以此种方式出了名,国内国外艺术界几乎都知晓了这位“业余画家”的大名。纷纷扰扰的传言甚嚣尘上,据《纽约时报》后续报道中反映,此次“高水平”的造假事件,几乎影响到了佳士得、苏富比拍卖行今年的秋拍。真伪之辨的疑云在拍场渐渐聚集,质疑画作真伪者络绎不绝,买家们比往常更小心谨慎,深怕看走了眼花大价钱买入一幅临摹的赝品。“住在皇后区的这位华人画家把拍卖这潭水给搅乱了,扰乱了整个市场。”钱培琛对记者谈起“出名”事件的后果,颇有无奈。

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者语速轻缓,带着从上个世纪改天换地的重重运动中走过来的谨慎,也带着那个时代人们所留下的特有的软糯的上海话,讲述着几个月前“一夜之间名扬天下”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朋友们熟人们对此的不一表现。在风波渐渐平息、是非论断渐渐分明的今天,74岁的钱培琛在懵懵懂懂中被轩然大波卷入的造假事件后,首次面对媒体的公开采访,他反复对记者强调,自己“更愿意谈的是艺术”。

钱培琛身处舆论漩涡——根据美国法律,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告知钱培琛,作为绘画者和临摹者,即使临摹的是17世纪画坛巨匠伦勃朗的名作,并堂而皇之地在画面上签上伦勃朗的大名,只要不是以真迹的名义和价格出售,也不会被视作触犯美国法律。虽然这些尚需最后的司法说法,但是美国方面没有起诉,也没有限制钱培琛出入境。如果钱培琛真的参与到假画销售中明知故犯,那就不仅仅是账面上可见的区区几千美元的收入,更应该能够追溯到大笔资金的进出,然而这一切,钱培琛都表示并未涉及。

在遭遇了来自怀有不同目的旧日相识的猜测、妄断、评论、以及各种“追忆”之后,前不久,钱培琛坐在上海青浦一个尚未正式开放的艺术空间里语调平静地对讲述那与“美国梦”相关的往事。

阳光涌入空荡荡的房间,四壁雪白的墙上挂着钱培琛近些年的画作,那些以麻袋为材质,以多种形式拼贴创作的作品张扬着马或者唐代仕女的轮廓,又或者,在深沉的颜色中突兀地跳出一抹亮色,仿佛试图在黑暗中左冲右突,挣扎着奔向光明的彼岸。

选择前往美国,曾是整个1980年代的十年里中国艺术家的集体行为。1978年到1980年之间,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重要转折,众多外国美展来到中国,“星星画会”、“十二人画展”等等和与主流冲突的美术事件此起彼伏,时代变动中释放出的能量把这些艺术家们带向画框以外的世界。也正是钱培琛的突然曝光,使上个世纪80年代去国的那批中国艺术家的生涯再度受到注目。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