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布拉德福德:从发廊男孩到美国艺术先锋

时间:2017-05-17 16:41:16 | 来源:

资讯>国际>

非裔美国人、LGBT、夜店爱好者、

美国最优秀的抽象艺术创作者...

Mark Bradford身上的标签可以很多

但只了解任何一个都将有失偏颇

  在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艺术家Mark Bradford将代表美国参展。

作为这个时代抽象艺术家的佼佼者,Mark Bradford的作品总在关注被忽视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群体。他以城市街头随手可得的材质进行创作:传单、广告、大众印刷品、发廊中的烫发纸……用材料层层拼贴、再刮擦创造出的、如地图般交织的景象,庞大、丰富、而极具生命力。

Mark Bradford , As Colors Are Fainting, 2014,Mixed media on canvas, 259.1 x 365.8 cm(Photo: Joshua White)

Mark Bradford, Let’s Walk to the Middle of the Ocean, 2015,Mixed media on canvas, 259.7 x 366.4 cm(Photo: Joshua White)

在3月的香港初次见到Mark,很难想象面前瘦高、充满活力的创作者已年过半百。他似乎并不太在意自己的作品能否在艺博会上卖出高价,或者要不要参加某个艺术圈的社交派对。Mark说,采访结束后自己就会前往九龙半岛一侧。只要地铁10分钟,就能离开很多很多的’艺术’,见到更真实的香港生活和香港人。

Mark喜欢用“龟兔赛跑”中的“乌龟”来比喻艺术创作中的自己。在人生的前30年,的确很难确切找出Mark和艺术的联系,但在今天看来,所发生的一切似乎都为他之后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发廊男孩、夜店咖、“坏孩子”

1961年,Mark Bradford出生在洛杉矶的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在他四岁时曾短暂再婚并育有一女,但对Mark来说,和妈妈共同经营的、名为Foxye Hair的小理发店,就是家庭生活的全部。上货、看门、做广告、招呼客人,在店铺中帮忙让Mark早早成为一名“小生意人”。

那时的他对未来几乎没有任何规划,也没有意识到在理发店的一切正是他连接“创造力”与“商业”的原点。

  上世纪60年代Mark帮妈妈Janice一同经营小理发店

Mark11岁时,母亲为了能让两个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从治安问题日趋严重的洛杉矶南部,搬家到Santa Monica以白人为主的社区。Mark适应得很快,但新环境却似乎不够友善:黑色的皮肤、突然增长的身高、敏感的性格,让他成为了校园中被“特别关注”的对象。

“当时还没有’欺凌’的概念。但毫无疑问,我所在的那个群体并不是在校园里被保护的一方。我是个很敏感的小孩,好多人说我’娘娘腔’。那时候我开始明白’很娘’的男孩被欺负,就好像女孩在身体发育之后就不再完全拥有自己的身体一样,街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观看、议论她们的身体。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瓦解,你不得不学会面对暴力。”

Mark尝试过打篮球来融入同龄人,但运动时会发生的剧烈身体碰撞却让他无所适从;阅读——这一更加安静、独立的爱好反而为他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激发想象的同时培养了他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2003年的影像作品“练习”(Practice)中, Mark Bradford身着带钢圈的蓬蓬裙打篮球,挑战人们对非裔美国男性的刻板印象

1979年,Mark中学毕业后选择在母亲的理发店工作,不久即离家前往欧洲。詹姆斯·鲍德温描写同性情感的小说《乔凡尼的房间》让他十分向往巴黎;而美国80年代初艾滋病的爆发亦令他想要离开:“人们都说如果你经常出没于夜店并在外留宿,就很可能感染。我很喜欢跳舞也很喜欢夜店生活,所以我想自己死定了。没人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活多久,我必须要逃离。”

Mark Bradford的第一次欧洲之行长达四个月。初次入境欧洲时,他在国籍一栏填下“Black American”(美国黑人)。海关人员将“Black”一词划掉的无心之举让他在开始关注身份认知问题的同时得到了某种解放和释然。

  20世纪80年代洛杉矶的一家夜店

在此后的多年里,他往返于欧洲和美国,并将大量时间花在夜店,在里面工作亦享乐其中。“我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毒品和性都触手可及,但我对它们没什么兴趣。让我着迷的是夜店里人们的服装,各种表演、舞蹈,我喜欢这样每个人都离开家、进入到公共空间的状态。人们在这里释放真性情。”

游历各地、流连于夜店的生活一直持续到Mark29岁。“当要迈入30岁的阶段,自然你会开始想,现在的生活是我真正感兴趣的吗?”当在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是“创造力”之后,Mark决定重返校园。于是像很多十几岁的年轻人那样,他重新参加各种考试,在快31岁的时候获得奖学金进入了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

加州艺术学院是美国顶级的艺术类院校,Mark Bradford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和硕士学习

学生、艺术家、社会活动者

Mark将初入CalArts的感受称之为“巨大的文化差异冲击”。“之前我从没见过那么多有学识的、自由的年轻人。有创造力的人们在这里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好与坏。” 性别平等、种族冲突、身份认同、女性主义......这些Mark在7岁就开始遇到并思考的议题,在CalArts变得具象而有据可循。

大量艺术理论的阅读拓宽了Mark的眼界,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罗莎琳·克劳斯、哈尔·福斯特等人关于观念艺术的讨论,激发他在本科期间进行了摄影、影像、雕塑、装置、行为等不同媒介的尝试。有趣的是,这些都没能改变他对绘画的热诚。

  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 Number 17A

  罗伯特·劳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 - SENTRY (URBAN BOURBON)

1995年到1997年,Mark深受以德库宁和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和劳森伯格“综合绘画”的影响,继续绘画探索。研究生学习的最后一年,他开始使用广告、海报进行拼贴。但在毕业创作时,Mark却和大多数学生一样选择了观念艺术——他将一支高中军乐队邀请到了学校来配合演出。

“在大学里,别人会诱惑你说大家都很爱你,会在你毕业后也帮助你。但在真实世界里,没人那么爱你…当我离开学校,我和以前一样支离破碎,生活的每扇门似乎都扇在了我的脸上。我不得不努力谋生。” 研究生毕业的Mark重新回到了母亲的理发店。但这次有所不同是,他在距离理发店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间工作室,继续艺术探索。

  2009年, Mark Bradford在他的工作室 (photo by Fredrik Nielsen)

有一天,他突然注意到理发店地板上一张长方形的烫发纸。Mark将烫发纸带回工作室进行实验:用火烤出纸张深色的边缘和纹理,并用染发剂将烫发纸一张张拼贴在一起。2001年,Mark完成了最早两幅由烫发纸拼贴而成的作品,并以在创作中使用的染发剂为它们命名:“43G Spring Honey” 和 “45R Spiced Cognac”。 两幅作品以一共5000美金的价格为Mark带来了一笔重要收入,开启了他创作生涯的新篇章。

  马克·布拉德福德 Mark Bradford - 43G Spring Honey

  马克·布拉德福德 Mark Bradford - 45R Spiced Cognac

广告招贴、商业海报、聚酯帘布、填料、漂白剂、商业砂纸……Mark将越来越多的材料带进自己的创作。在用非常规技法“绘制”的巨大抽象图样里,流露着城市生活的复杂节奏。

在阐述这些作品的概念时,“解构拼贴”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它源于法语的“dcollage”,意为去除、剥离、撕开。解构拼贴由欧洲艺术家在1950年代、1960年代发起,在战后新资本主义欧洲城市的语境下,艺术家们大量使用街头偶得的破海报进行绘画创作。Mark延续了这种利用和去除现成纸张的颠覆性行动,对不同材质进行混、贴、叠、盖、揭、撕的处理,让作品拥有了丰富的肌理,在深入艺术的同时深入生活。

  Mark Bradford作品细节

很快,他着手创作并完成了重要的巨幅画作《Los Moscos》(飞蝇)。“Los Moscos”是洛杉矶当地的俚语,用来称呼在连锁店附近等待工作机会的西班牙裔移民。Mark生活的街区在历史上曾以非裔居多,如今则有百分之五十的西班牙裔移民。随之产生的文化氛围改变令Mark十分着迷。“每个人都在行动,过着紧张的生活,我想这幅作品正是由此而来。”

  Mark Bradford, Los Moscos, 2004, Mixed media on canvas, 317.5 x 483.9 cm

此后Mark Bradford以全职艺术家的身份活跃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参加了大量博物馆机构、画廊和艺博会展览。2009年,他荣获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2015年又荣获美国国务院颁发的艺术勋章。

Mark Bradford, Scorched Earth, 2006, Collage on paper, mounted on canvas, 240 x 299.7 cm (Photo: Bruce M White)

Mark Bradford, Killing the Goodbye, 2015, Mixed media on canvas, 304.8 x 304.8 cm(Photo: Joshua White)

在香港,他以公屋的建筑平面图作为创作起点,从城市规划角度,借以从闹市中捡得的物料,探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都市的权力和政治架构;在上海,他在外滩美术馆举办个展《树的眼泪》(Tears of a Tree),关注上海城市景观百年来的布局和变局。

Installation view, ‘Tears of a Tree’, The Rockbund Art Museum, Shanghai, China, 2015

Bell Tower, 2014, Mixed Media, Permanent installation, LAX Airport, Los Angeles CA Mark Bradford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Wirth(Photo: Panic Studio LA)

Mark的创作一直与世界产生着紧密联系,而在艺术之外,他亦和社会频繁互动。2013年,他联合慈善家 Eileen Harris Norton,社会活动家Allan Dicastro 成立组织Art+Practice, 旨在帮助洛杉矶当地16到24岁的年轻人更好地接触艺术,促进社区发展。Art+Practice的活动空间正是当年Mark和母亲曾辛勤工作过的Foxye Hair理发店。

从一个平凡的发廊男孩到美国当代艺术先锋,他把种种成就归因于不断的努力和积累。“作为一个艺术家,你消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然后自然而然地表达,这其实就是你。我一直围绕着相同的问题讨论,那些曾让7岁的我十分不爽的问题。被女性带大的经历让我看到性别不平等问题有多严重,有色人种的女性要遭遇多少不公,南加州的移民潮也影响了我,等等。”

  马克·布拉德福德 Mark Bradford - Mithra

“每个人的创作都不同。一些艺术家进行更多理论型的创作。我在学校也曾试图基于阅读来创作,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世界本身。从小开始,我就知道自己必须要努力生活,努力和周围的人沟通。”

Mark Bradford在南加州的工作室中,背后是在进行中的作品(Photograph by Catherine Opie / Regen Projects)

“对我来说,世界就是我的家,如果想要完全不顾这个世界,那就要重新创造另一个Mark Bradford。”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