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社会介入——被现实绑架的“艺术困兽”

时间:2017-05-10 20:14:03 | 来源:ARTLINKART

资讯>国际>

当艺术的问题再次被政治、经济、历史等社会问题填充及概念覆盖时,它变得不再自由,并且显得责任重大。它看起来像一个能量巨大的热气球,它被现实构建,被如空气般的无所不在的社会问题填充,而它飞行的能量却是由艺术发展方向的转向所产生的艺术内在逻辑支撑。艺术从人类开始独立思考的那一刻起便一直伴随,它独立于人的社会生活而存在。今天的艺术家将它视为最高级的社会工具,用以解决人类生活琐碎的生存问题,却鲜有人关注艺术需要什么?它向往什么?它曾经自由过,疯狂过,叛逆过,现在却被现实监禁。你能想象艺术失落和绝望时的样子吗?

被现实绑架的“艺术困兽”

它像一只被现实绑架了的怪兽,体内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却被现实拖累着。因为它背负了太多人类的社会责任和约束,难以产生自由的想象并尽情遨翔。在当代艺术被社会入侵之后,它发现自己开始变得被动起来。以卡塞尔文献展为例,从第十届开始它便一步步介入社会,用艺术制造社会事件,用作品产生社会反映(今年的14届也许会更甚)。而如今的情况是,艺术反被社会入侵和控制,因为全球范围内艺术理念的普遍滞后性,当艺术扎进现实协助精英人类发现并理清部分社会问题即将转向自由时,人类大军才刚刚觉醒,遂高声呼喊“艺术是现实的”“艺术是政治的”“艺术是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一切都是人类滞后的臆想。但仅仅这种残余的臆想都能够在中国使用十几二十年。

当艺术家们振臂高呼时,艺术再要从现实的焦点上移开就会显得有些临阵脱逃,因为人类找出了太多各种地域大大小小的现实问题摆在它的面前,等待它处理,它该怎么办?对艺术来说它有更重要的应该解决的自身方向的发展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解决社会问题等如此棘手甚至无解的社会现实中,因为解决了这些自然会发生另一些,世界原本就是问题相互牵制向前发展的。在当人类的手段对社会问题束手无策时,需要艺术在这种特定的时间段介入并引领局势,但它不应该永远被限制于此。自二十一世纪初,当代艺术便一步一步深深地踏入社会现实的沼泽中开始无法自拔,在一段时间里它轻松驾驭、与现实谈判、与艺术家谈笑风生,甚至为艺术家抢占了社会上风而自鸣得意过。而到了今天,这些重复的、沉重的、不解自明的社会问题依然想要通过艺术的手段得到解决,准确地说是今天人类社会行进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都想要靠它来呈现,这无形之中给艺术增加了太多重复的、无效的工作,对艺术本身来说剩下的就只有利用,无任何提升、更新或升级的东西在艺术上体现,简单来说现实就是一种拖累。

今天,艺术家与策展人对展览和作品所寄希望的艺术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太过于现实,这让艺术变得有些沉重,有些难堪。它原本是个只能用思想剖析和确定问题的一类事物,我们却要给它披铠带甲让他上战场,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战术,一场可以持久但必然双方俱疲的不现实的战争策略,一种丧失理智的对艺术简单逻辑的使用而生产出的低阶景观。艺术并非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它不能够只停留在现实的层面。我们大部分社会人参不透它所具备的能量范围,靠现实的想象是不能达到那种高度的,只有放开它,你才会看到它飞去的方向,那也许是将来我们的展览和作品、艺术家和策展人都要去的地方。

艺术≠使用工具

当艺术被一步步简化为一种人类的使用工具,又对这种工具的使用只停留在表面的人类活动时,我们便开始埋没艺术的其他功能。今天的当代艺术依然是在延续西方几十年前介入和处理社会变更遗留下的历史问题的思考方式。因为这些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使它实现了艺术在社会层面中功能的最大化。

当一些历史的节点问题被层层拨开,用艺术的手段将其曝光之后,社会的发展进程依然是缓慢的,在没有形成新的历史节点之前,又没有如期的完整的社会问题供艺术家解剖时,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依然倔强的扎入现实中去找寻合理的艺术表达点完成艺术功能的延续时,便开始出现利用现实的嫌疑,而不是去创造现实。许多时候艺术家的这种行为是一种虚假的社会介入,没有现实本身的形成那么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和发展原因。而一些中国艺术家的社会介入方式也只是一种移花接木的行为,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艺术家姿态移接到现实问题中来,进行“艺术+现实”模式的简单叠加,没有真正进入或搅动事态的发展,只演绎了一场虚假的现实。这是一种几乎无效的社会实践,因为它的功能被剧烈的、千变万化的现实挡在了外围,没有深入的可能,也就没有实现艺术高于生活的理想的可能,也就不会提出新问题。

我们所说的“社会介入”,其实都包含着一种绝对的理性,这种理性源于对现实和艺术史的思考,这种理性将多数社会介入的艺术实践者的思想带入了一种趋于统一的滞后的历史眼光——拯救社会问题,而缺少了个人的、感性的、不可被复制的人生体验与独特的艺术思考。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艺术家并不借用社会问题当作自己实践的基石和挡箭牌向当代艺术功能的方向攀爬时,我们觉得是新鲜的;而当他在个人的表达方式上又作出了自己的样子时,我们觉得他的艺术“无私”的,因为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知识体验,因为他的目光瞄准的是艺术,而非既定的现实的实在。

无力的“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艺术区搬迁、强拆、社会伦理等与艺术的种种关系,每个艺术家都应该考虑过这个问题,这其中真的有与艺术的必然联系吗?当然,部分答案是否定的。社会调查是当代艺术从艺术本体向社会现实转变过程中延伸出来的一种艺术表达和创作方式,它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更不能称之为流派,它只是当代艺术功能的一种体现。

关于社会调查的艺术实践,你是否真的将自己丢到乱哄哄的真实的社会现实中去深入挖掘?一件社会介入的行为真的可以吸引你持续几年的时间去实践吗?被拉长的时间线在秒更的现实世界里实践初始的艺术性还依然存在吗?许多时候你想即拥有艺术家的自由状态,与群众保持距离,一方面又想让自己的调查统计稍微加以形式的转化就可以在艺术领域具有绝对的说服力。这种现实的距离就造成了艺术理想与艺术本体之间的间隙,使得这种创作方式咀嚼起来有些苦涩。一个游荡在现实表面的艺术观察者,是一种缺乏艺术能动性的活动生产者,因为其中的一些工作其他领域的人也可以完成,甚至做的更好。而只有艺术家才能完成的想象才是艺术家不可被替代的工作,这其中就包含艺术的创造性。

很多时候这些以介入社会为名的艺术家,一部分人是独立思考能力有限、创造力匮乏的艺术家。社会现实是他们安全的港湾。他们习惯包裹着艺术的防护外衣走入人群中,用一种至上而下的眼光,以一种半隔离的状态去视察。这种缺乏肉身殊搏的感知经验显然是一种小聪明,一种很现实的自保心理,因为他们怕自己被现实牵扯而不能及时收割自己的“经验”回到艺术场域中进行展示。成,你便收获了艺术上的理想;不成,你也将顺利找到心理平衡:因为你是做社会调查实践的,不与市场同流合污。而现实的情况是你们并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行为构建成可以销售的话语或者商品。当你们用这种推辞为自己艺术实践的失败找心理平衡时,这无形中阻碍了你们与艺术真正过招的机会,也就得不到对艺术的更深一层的不一样的认识,因为当那些实践不成立的因素和阻力摆在你面前时,你逃了,你又回到现实的襁褓中寻求慰藉。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投靠现实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捷径,但将来未必是。

当“创造”化作一只野兽醒来并开始挣脱现实的时候,过于依赖社会现实会成为是一种接近艺术真相的阻力。依赖现实的表现是:你的创作视野从始至终盯着的一直是现实,只是现实,而无其他。

这种实践方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当河流中的水走向下游时,那上游的水草依然被淹没在滔滔不绝时时滚来的河水之中,它认为自己的环境从来没有变过。可已经流过的河水却在离下游不远的入海口激起千层浪,而你还在原地苦苦支撑。

以艺术的名义面向未来

当艺术在艺术家和艺术总监手中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工具时,艺术在忍受。当它承受不住现实的压力,人类也越来越背离它存在的初衷时,它就会开始向往自由,会想要逃离,脱离现实回归本体,回到艺术自身的问题和逻辑上来。它一直都是这么发展变化的,在艺术史上艺术几次与实现交汇,可以说那种实现不是艺术的需求,而是人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但这次与现实的交汇显然在人类需求中几乎耗尽了艺术的创造力与激情,它若前行必须要靠创造力补充能量,才能实现下一次与新的社会现实的交汇。

只不过当它决定要逃离时并不会那么干脆,它依然需要借助一个社会契机,实现它自由的渴望。我不知道这个契机会在哪块大陆降落,在哪个国家生长。总之,现在正是开启这个渴望的时刻,你需要为放飞艺术提前做好准备。

扔掉历史的包袱,面向未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