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格、女性与对新规则的挑衅

时间:2017-03-21 12:42:03 | 来源:凤凰艺术

资讯>国际>

    “整个世界看起来极其合理,但每一处都支离破碎...到底是怎么了?”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对戈达尔1967年拍摄的电影《周末》评论道。


图中为李燎作品《僵局》,2017年,表演时长:1个月,6名玩家和定制显示器,图片来自K11

这样的发问,放在50年后的今天,或许也同样值得深思。尤其当数码的虚拟景观、快速迭代地科技设备、人工智能逐渐走入现实….一切看起来那么自然而迷人,可真的是如此吗?

近期,K11 Art Foundation和纽约新美术馆在中国上海的首个艺术群展“我们之后”,就联合了15位艺术家/艺术组合,在科技与艺术交汇的全新语境中检视当下,并探讨“人类”这一概念衍生出的新内涵。


陆扬的《子宫战士项目》 就像搭建了一间东京卖店,有装置、电玩机、服装和视频等,构成了一整套关于无性别形象的假想

取自“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有机体”(organism)的词首造出的“赛博格”(Cyborg)一词,在上世纪60年代时,用来称呼曼菲德·E·克莱恩斯(Manfred E. Clynes)与内森·S·克莱恩(Nathan S. Kline)两位科学家为了探索外太空,而想象出的一种人类。这种人类是通过机械或药物等技术达到超常人体能的人机系统。

这一想象,不仅跨越了机械与人类躯体地界限,在美国后现代女性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的发展下,还触及到了性别界限的跨越。展览中,陆扬的《子宫战士项目》 就和赛博格与女性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她在现场搭建了一间东京卖店,由无性别战士这一形象,衍生出装置、电玩机、服装和视频等不同的部分,构成了一整套关于无性别形象的假想。


斯图尔特•乌(Stewart Uoo),《生活如此多汁》(Life is Juicy),2016年,二频影像(显示器)、3件雕塑,约193 x 76 x 99厘米;201 x 76 x 96厘米;97 x 76 x 183厘米,图片来自K11和Mads

展览开幕论坛中,纽约艺术家斯图尔特•乌(Stewart Uoo)、陈轴和塞西尔B. 埃文斯(Cécile B. Evans)也从各自的作品出发谈到对数码时代中女性意识的看法。

“这些被毁的人偶形象受到赛博朋克、人工智能和好莱坞的影响,她们就像在垃圾场随处可见的废弃物,没有什么价值。但她们的魂灵在视频里,在授权控制下,存在于多场景的生活空间。从她们身上,能看到那些爱做整形、纹身和美发的女性的影子,这是不同的文化模式留下在意识中的痕迹,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空洞、身体与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斯图尔特说道。


开幕论坛上陈轴介绍作品《生活模仿》,2016年,1小时22分钟,视频文件

陈轴这次展出的录像作品《模仿生活》,将镜头对准身处数码世界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面对外在现实与内在意识之间错位时的矛盾与迷失。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视频中,上海生活的私密日常、微信对话与电玩的虚拟情境交织。

陈轴表示,“因为如此,我们越来越需要女性意识,尤其当象征男性理性思维的自动化技术逐渐将我们包围时,我们越来越需要感觉,越来越需要想象空间。”


塞西尔·B. 埃文斯(Cécile B. Evans),《心之所向 What the Heart Wants》,2016年,40分钟,单频影像装置,高清有声彩色视频,木制平台

美籍比利时艺术家塞西尔·B. 埃文斯(Cécile B. Evans)谈到自己作品中无性别人物设定的初衷时说, “现实中的性别角色大多来自实用主义而不是出于美学考虑。我在《心之所向 What the Heart Wants》里塑造Hyper这个无性别的人物,是希望他/她在技术至上的世界里如舵手般存在。”


苗颖,《黄金配方,素材的边缘》,2016年,滚动灯箱,电视机,音响,发光字,226 x 184 x 35厘米,图片来自K11

在科技的发展下,人不断对自我意识和身体进行改写,就像艺术家苗颖在采访时说到的,“科技实时发生,会不断更新人的定义,更新你的感知和感受。只要有新的工具,人类就会被重新定义。”

不过她在积极拥抱科技的同时,对人的使用却持悲观态度。“我对技术是乐观的,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我对人的使用,是持悲观态度的。比如社交媒体,已经影响到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了。就像现在的网络造星,只要它有绯闻量,有曝光度就能红,但这不是一个良性循坏,真正的现实反而被虚拟的东西拖走了。现在,全球数字媒体的使用者都在使用低保真图像,人们不再追求高清品质,而是追求快和经济效益。网络上,大批网民们用手上最方便的技术去疯狂制造影像,这些影像逐渐吞噬了精英审美。”

关于如何看待互联网的现状,塞西尔则对虚拟世界背后看不见的规则系统有更为抽象的理解。

“在数码世界,我们用模仿作为一种方式,创造出一种能够给予我们指导的镜像。与此同时,那也是一个我们存在其中的平行世界,那个平行世界中的角色,其实有着明确地构建基础,由高科技公司和政府联手控制,决定的不仅是我们对虚拟世界的感受,也决定着人之为人的定义和人的分类。”她在开幕论坛上谈到。


选自《新纪元》(New Age Demanded)系列的6件雕塑作品,2016年,雕塑(不锈钢、树脂、油漆),图片来自K11

艺术家李燎设置的场景表演《僵局》,同样对规则有着深刻地洞察。在展览现场,他安排了一支女子游戏战队,连续一个月,现场对战英雄联盟,并给她们制定了一个规则之上的规则——不能过游戏中的河界。这个河界是敌我双方阵营的分界,既不能越界,又不能输,摆在玩家面前的是一场无法破解的僵局。同时,她们还需要像公司职员一样,每天打卡上岗,似乎也暗示着另一重僵持——游戏中的规则与现实中企业管理规则的叠加。

李燎对此说到,“在我看来新的规则是对既定规则的蔑视, 它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引诱。”

    此次展览于5月31日截止,期间将陆续展开6个子论坛或工作坊活动,交叉讨论数字文化和虚拟身份的话题,凤凰艺术将持续关注报道。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