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语冰:大烟囱的尴尬

时间:2017-03-14 13:07:35 | 来源:中国美术报

资讯>国际>

我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印象派画家,通过莫奈如何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继续画风景画的问题,可以找到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对照。莫奈如何协调自己的内心生活或者他向往的艺术家生活与被强加的工业社会之间的关系?

风景画在欧洲一开始不是要刻画一个世外桃源、无人之境或一个人迹罕至的风景,而是在协调、处理人和自然或者是风景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和协调自然风景与人造物之间的关系,从文艺复兴开始,就已经是欧洲风景画的一般议题。

我认为自从古希腊哲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开始,这种二元对立,就一直表现在风景画里。从那个时候开始,西方的一般知识分子一定认为单纯地建构一个世外桃源是不够的,对艺术家来说也是这样。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也难免与政治、权力发生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冲突?西方艺术家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艺术家柯罗出现。柯罗笔下的风景也不只是有一个形象,像是《孟特芳丹的回忆》那种唯美的世外桃源一样的风景,只是柯罗的一个面貌。看柯罗画的罗马郊区,处理的多半是自然景物与古罗马遗迹的关系。古物也好,废墟也好,还是引发了思古之幽情,古物、遗迹跟自然物是容易配合、容易协调的。

但是到了莫奈的时代,情况不一样了。莫奈面对的是绝对的现代工业,一个绝对的现代社会。1850年,巴黎铺设了铁轨,从西站到阿让特伊——巴黎郊区最有名的风景胜地——只需要15分钟。工业和娱乐业在那儿是明显的存在。大量的资产阶级和小资涌入了风景区,娱乐业和旅游业开始现身。莫奈面对这个景观,跟柯罗和普桑,以及再早一点的卡拉奇和乔尔乔内显然不一样。

那么,他是怎么处理或协调这个问题的呢?

如果说印象派的一般问题是如何表现现代城市生活和小资生活,那么莫奈的问题就成为如何协调现代工业的符号——大烟囱与欧洲风景画的主要惯例。这个惯例,就是风景画从一开始就不是刻画一个世外桃源,而是早已在协调人与自然、社会景观与自然风景之间的关系了。但是,莫奈面对的却是更加凸显,更加严重的现代工业问题。


莫奈  阿让特伊的风景  油画

莫奈刚到阿让特伊时,游人还不是很多。他刚到阿让特伊时画的《阿让特伊的风景》,从光线看,应该是傍晚,其实风景不是很优美。就像现在国内一些环境污染的河角、死角之类的地方一样,他都画进去。最主要的是在它的背景里,除了教堂和尖塔是传统的符号,还有两个大烟囱,他如实地描绘了这两个大烟囱。莫奈很聪明,他觉得这样如实地描绘现代工业的符号是有问题的,于是,在另一幅同一主题的作品里,他换一个角度,采用更好的时间段,光线更加明亮,并且采用了更好的视角,从这个视角看,那个污泥浊水般的死角便隐藏了,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草和河岸。更重要的是,将角度转移一下后,大烟囱被高大的树木掩盖。这是聪明的做法,当然他仍然保留了那个小烟囱,毕竟他是写实风景画家。这样既保持了写实,也回避掉了那个大烟囱。

他来到阿让特伊以后,画了很多风景画,背景里不可避免地要有这些工业化符号的存在,要有大烟囱,还有烟雾。其实,在他看来,在傍晚的时候,烟雾跟晚霞混合在一起,工业烟雾在晚霞中显得不那么突兀,看上去似乎协调了起来,所以他也会有意识地选择在傍晚的时候画画。

在《阿让特伊铁路桥》这幅画里,火车,连同从火车头上冒出的滚滚浓烟,难道不正是绝对的工业产物吗?但是,假如这些浓烟能与那些烟云融合在一起,那不就不成问题了吗?桥底下散步的人,照样在散步,而河道里划船的人,也照样可以划船。经过将浓烟与云霞的融合,莫奈就巧妙地解决了风景画如何表现现代工业的问题。

19世纪70年代,大量工厂从巴黎迁到郊外,阿让特伊则特别以其旅游业和娱乐业闻名。租船、餐饮、娱乐场所开始建立起来。这些旅游和娱乐业与风景画还是很合拍的,就像是柯罗画里面的那些古罗马遗址与罗马郊外的风景,或者就像洛兰的画里面的那些船舶与海景一样。在这个意义上,莫奈充分遵循了欧洲风景画的惯例,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他以独特的手段,发展或变通了这些惯例,使其适应现代工业的存在。

可以说,莫奈的方式,对于反思中国艺术,特别是对于反思中国文人画,尤其是山水画来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维度。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