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卡•修尼巴尔纽约个展,对移民、种族等话题发声

时间:2017-02-23 09:15:26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国际>

【文/周媛 发自纽约】

展期:2017.2.17—— 2017.3.18,周二到周六,上午十点到下午6点

地址:柯恩画廊切尔西空间, 纽约曼哈顿西26街533号

英籍尼日利亚裔艺术家因卡•修尼巴尔的个展正在美国纽约柯恩画廊的切尔西空间展出。艺术家修尼巴尔擅长用色彩靓丽的印花图案创作极具视觉冲击的作品,同时探讨关于身份、种族、阶级、移民、全球化等问题。此次展览主要展示三件重要装置,作品横贯艺术家二十年的创作。在移民争议,贫富差距,种族冲突等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修尼巴尔的作品给予我们格外的启示。

作品“大英图书馆”由6000多本图书组成。书面上包裹着修尼巴尔标志性的印花图案,书脊印有对英国文化做出过贡献的移民的名字。这些名字中有些家喻户晓,比如T.S.艾略特、亨利•詹姆斯、汉斯·霍尔拜因、石黑一雄、扎哈•哈迪德、米克•贾格尔、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以及安尼施·卡普尔等等。当中也夹杂着奈杰尔·法拉奇这样的反对移民人物。艺术家在访谈中曾提到“这是一件歌颂移民贡献的作品,同时它也包容反对者的声音”。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移民禁令,欧洲部分国家也出现极右翼势力抬头的现象。在当前语境下,修尼巴尔的作品警示我们若“大英图书馆”缺失了移民书写的篇章,文化将会是多么得单薄。

此件作品还特设相关资料网站(http://thebritishlibraryinstallation.com/)观众可以通过画廊现场提供的ipad或者在家远程浏览。网站上列有作品里包含的所有移民的名单,他们的出生地及从事行业。网站上还有关于移民政策的现状和历史的视频,比如奥巴马和特普朗观点截然不同的演讲录像。另外观众也可以在网站上分享自己的移民故事。

展览中的另一件装置是修尼巴尔在96-97年间创作的“维多利亚慈善家的客厅”这件大型装置重现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富有的慈善家的客厅。修尼巴尔通过这件作品创建了一个历史与当代的平行结构,通过历史来展现当今第一世界国与第三世界国间的关系。艺术家说:“我想给观众展示奢华生活背后是其他人的苦力”。这一作品依然大面积使用了修尼巴尔标志性的印花,并延续了修尼巴尔对于财富、阶级和特权的探讨。这套装置曾在悉尼当代美术馆、布鲁克林美术馆、史密森博物馆等诸多知名美术馆巡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件作品都包含了修尼巴尔标志性的印花图案。这些色彩艳丽、被大众视为非洲标志的图案,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其工艺来源自印度尼西亚的蜡防印花法,后欧洲人使用其制作流程在荷兰和英国西北部生产这样的服装,之后销售给西非的买家。逐渐人们把这种设计认作正宗的非洲标志。这段历史背后的全球联系以及略带的讽刺,让修尼巴尔很感兴趣。很多时候国籍的构成是虚假的。用艺术家的话说“这段历史隐喻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

展览中的第三件作品是“道林格雷”,一组十二幅摆拍的叙事摄影作品。作品既指向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的故事情节,也指向小说作者奥斯卡·王尔德本人。修尼巴尔作为一名残疾的非洲裔黑人,亲自扮演了“道林格雷”,这一美貌、自恋、向往权利与地位的花花公子。 作品再一次讨论了权利的根基以及社会阶级的构成。

因卡·修尼巴尔1962年在英国伦敦出生,之后在尼日利亚长大,大学时期回到伦敦学习绘画。他是“英国年轻艺术家”成员之一,在90年代末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他的作品曾在02年卡塞尔文献展、07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并有多次全球重要巡展。  (本文所有图片 © Yinka Shonibare MBE. Courtesy James Cohan, New York.)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